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 濮存昕 清淨自在 做好本分事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5.03.15
1729觀看次
字級
濮存昕除了演戲,做公益不落人後。圖/新華社
日前出席中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濮存昕代表文藝界發言。圖/中新社
二○一三年,濮存昕(左)化身茶商與飾演阮玲玉的徐帆(右)對戲。圖/新華社
濮存昕去年出席「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演繹曲目《琵琶行》。 圖/中新社
資深實力派演員濮存昕(右二)在話劇舞台有一席之地。圖/新華社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陸媒評論說他在舞台上永遠是一副看破紅塵、玉樹臨風的模樣,大陸知名主持人楊瀾也說︰「我在他身上看到的,不是一種人情練達的世故與通融,更多的是一種近似孩子似的直接與率性。」

他,演過三國時代諸葛亮、詩人李白;扮演過作家魯迅;甚至詮釋過弘一法師,他是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濮存昕,從二○一四年開始,和資深演員成龍一樣,擔任大陸全國政協委員。

日前他出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會議時,記者問他今年是否有任何提案,濮存昕說,對於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以及中國與國際之間的關係,並非他這樣一個搞藝術的人所能說透,他只能思考自己要擔負的責任,但也忍不住語重心長說︰「如今什麼都有了,然而,空氣霾了,水汙染了,土壤有問題了,真心沒了,真情沒了,這些才是真正的國家大事。」

演好戲做好本分

一如其他五○年代的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濮存昕,算得上是親身經歷了中國大陸由窮轉富的過程,心中充滿感慨。以他所服務的「北京人藝」來說,過去曾是中國話劇界的最高殿堂,如今經濟掛帥,近些年的票房最高一年雖達人民幣五千七百萬元,平均也有三千萬元,但整體營運仍然遇上困難。

在小組討論中,同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宋丹丹就說,「一場戲的演出費,何冰最高是一千五百元(人民幣,以下同),我和濮存昕是一千二百元,一些新演員只有八百元,這還是稅前。可演出那一晚上,在台上扯著嗓子喊、『打架』打一晚上,太累了。」出席費與他們擔綱演電影、電視劇的價錢相去甚遠。

「給不起呀,真給不起。」濮存昕說,「人藝仍然是國有體制,一半行政人員,一半藝術人員,工資封頂,沒法給一線的人漲錢。但體制改革可不是賣所有權,把劇院叫公司就能解決的事。」

但無論如何困難,他說,演好戲是他的本分與職責,「文化是反映當下生活的,可能在初始時幼稚、不完整,但是新鮮至極。我們既要繼承傳統,也要與未來做好銜接。不一定能幹過老前輩,但至少不辱沒。」

隨時堅持微公益

從小在劇院長大,深受父親和老一輩演員的影響,已跨過花甲之年的濮存昕,也從「戲劇」跨界到「公益」,他做公益有一個眾人皆知的原則——做微公益,不做大公益。

甚麼是「微公益」?就是隨手就能做的「付出」,平日工作忙碌的他,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專業的慈善或公益專案,「但我會堅持很多隨手能做的、微小的公益,比如無償捐血、或是每個月從我的卡裡自動轉帳二百元做慈善。或者是為了慈善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做一些宣傳。」

過去他曾擔任反毒和反愛滋的大使,或運用政協委員身分為打擊拐賣兒童發言。他認為,「不要走兩個極端,要相信這個社會上,大家都有愛和施愛的本能,還是要相信社會公眾的良知。」

人生態度很自在

凡事盡自己的本分,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從濮存昕接受各式各樣的媒體專訪內容中,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態度非常輕鬆自在。儘管他坦言年輕時也曾為名利著急,「年輕時,出名的願望特別強烈,睡不著覺,」那時他認為「名利之心」其實是一種「奮鬥」、是一種「向上」的動力。「社會對於你的承認,給予你的召喚,就是公平的名和利擺在這,你努力就能拿到它,你不努力永遠拿不到。」

但隨著演出的因緣,尤其是飾演出家法師,讓他悟出許多人生真諦。一九九一年,他與導演謝晉合作《清涼寺的鐘聲》,飾演「明鏡法師」;二○○五年在電影《一輪明月》中飾演弘一法師,帶給他非常大的影響。

當記者問他︰「弘一給了你什麼?」他說,「讓我感悟生命。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我覺得是『原本什麼都沒有』時候的快樂。」他說,禪學是中國對於佛教的貢獻,禪的一個最主要的概念是「原本」。「原本」是什麼?還是那一句禪:「山是山,水是水。」

那一年,他為扮演弘一法師在山頂剃度時他痛哭流淚,「我心裡有這樣一個認定:生活中的快樂之源,不僅僅來自文藝。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我們修身養性是有幫助的,宗教文化也可以讓我們心靜,我們滿可以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到一些能讓我們心靈真正寧靜、快樂的東西。」

人生六字感言 玩 學 做 悟 捨 了

希望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民眾重視公益的濮存昕,一直以健康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身為演員,外表體態都很重要,很難想像他兩歲那年曾罹患過小兒麻痹。當時雖及時治療,但還是留下後遺症,小學三年級以前,連走路都很困難。

但濮存昕並沒有氣餒,「慢慢我鍛鍊自己啊,我努力的跟上他們,我可以跑了,我可以跳了。」為了不想讓別人看出來,他下意識隨時修正自己走路的方式。

子承父業青出於藍

讓陸媒最感興趣的,莫過於他和父親在不同年代同樣擔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職位,而且是青出於藍勝於藍。有一回父親談起對濮存昕的教育方式,「我不會跟他講你該如何做。路,是得自己走的。我們的態度是——你爭氣不爭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認真幹事情、好好學習,不吝惜自己的力氣,這就對了。」

事實上除了父親,他幾乎不公開談論其他家庭成員,謝絕妻女曝光,他說:「我又不是什麼娛樂人物,這一切和家裡人無關。」陸媒記者只知道,他的妻子身體一直不好,經常頭疼,有一次去巴黎,甚至頭疼到沒辦法逛街。

儘管成名後,大家都封濮存昕為「師奶殺手」、「大眾情人」,但他和妻子恩愛如初。陸媒說他的太太崇尚文化,而濮存昕給她的感覺就是很愛看書、有文化,因此不假思索嫁給了他。兩人的愛不是那種甜甜蜜蜜、卿卿我我,而是生活中的關懷。個性節儉的濮存昕,常捨不得為自己買衣物,出席正式場合的那幾套名牌,包括襯衫、領帶、領夾等小配件,都是太太為他精心挑選的。

兩人的女兒濮方沒有繼承父業進入娛樂圈當演員,而是擔任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曾經有記者問濮存昕,是否考慮讓女兒繼承「演藝世家」的事業,他說女兒的性格和他不同,「她不喜歡拋頭露面,現在看來基本上是沒這個可能了……」還說女兒喜歡聽的是周杰倫的歌,濮存昕坦言,「這我沒辦法接受,但我能理解,因為我自己小時候也不乖,在人藝大院裡瘋玩……」

名和情人生最難了

兩年前濮存昕過六十歲生日,他公開發表「六字感言」——玩、學、做、悟、捨了。

第一個「玩」最重要,「到了七八十歲也要有玩的心態,這可不容易,但這是一項重要的素質。」他說,至於「學」就是學知識;「做」就是體驗和嘗試;「悟」需要歲月的累積,到四、五十歲才能「開悟」;再者是「捨」是「意識到東西多了,得趕緊分給別人,只有把『捨』弄明白了,才會理解別人。」最後是「了」,他說人生最難「了」的,就是名和情 。

小檔案

濮存昕,1953年7月31日生於北京,祖籍江蘇省南京市,父親蘇民(原名濮思荀)曾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導演和演員,濮存昕從小生長於人藝大院,看著老一輩演員排練、演戲,環境薰習讓他愛上演員這一行。

1969年,16歲的他到黑龍江參加生產建設兵團,1977年文革結束後回到北京,考入空政話劇團。1986年跟隨父親腳步進入北京人藝,擔任話劇演員,1987年正式轉調。

2005年,以電影《一輪明月》的「弘一法師」角色榮獲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2006年再以此片榮獲第1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12年以《最愛》榮獲第1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配角。

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中國表演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會長,重慶大學客座教授,重慶大學電影學院碩士生導師。2014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