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歌傳承人】楊想妮 非遺傳承不能僅靠情懷 文/記者楊三軍、羅羽 |2025.07.20 語音朗讀 4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舞樂蟬歌」樂團成員在侗寨教孩子們唱侗歌。圖/新華社楊想妮在貴州省榕江縣忠誠鎮樂鄉村練習侗歌彈唱。圖/新華社楊想妮(左)給前來研學的學生試穿侗族服飾。圖/新華社 文/記者楊三軍、羅羽「用年輕人的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喜歡。」在楊想妮眼裡,非遺與民族文化要實現創新傳承和活化利用,就得借助遊戲、電影等更多新的表達方式,在「破圈」和「跨界」中拓展綻放空間。在動畫片《哪吒2》片頭曲中,侗族大歌吟唱空靈悠遠,似天地孕育萬物之聲,直擊靈魂,瞬間將觀眾拉入古老神祕的東方奇幻世界。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的「九五後」侗族女孩楊想妮,作為「舞樂蟬歌」樂團的創始人,攜手一群侗族姑娘,以歌聲為哪吒的傳奇故事賦予了別樣魅力。哪吒火侗妹也火在《哪吒2》中,楊想妮帶領「舞樂蟬歌」樂團成員不僅用侗族大歌獻唱了片頭曲,更參與了從開場寶蓮盛開到劇中敖閏出場等多個場景的配樂,是電影精采視聽呈現的重要部分。將侗族大歌與國漫電影完美融合並非易事。侗族大歌是無指揮、無伴奏的多聲部合唱,靠口傳心授流傳千年。聲部結構複雜而精妙,低聲部沉穩厚重,像大地承載萬物;高聲部空靈婉轉,似山間靈動飛鳥。楊想妮希望能用侗族大歌最原生態的聲音,去嘗試演唱新的音樂風格。「這個過程充滿挑戰,每一次嘗試都是在未知中摸索,也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看到了侗族大歌無限的可能性。」楊想妮說。伴隨電影大火,楊想妮與她的樂團也火了。她們輾轉大陸各地參與文旅活動,演唱電影配樂和侗歌。儘管幾乎整日忙碌、步履不停,楊想妮卻十分高興,因為侗族文化收穫了更多關注。「我從事侗歌傳承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讓侗歌被更多人聽見!」踏上公益教學路楊想妮成長在悠悠侗歌傳唱千年的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三寶侗寨。這裡有約十個村,數千戶人家,流行的是「飯養身、歌養心」的生活理念。唱侗歌是侗族群眾的生活傳統。五、六歲時,楊想妮就跟著親朋好友學唱侗歌,小學開始便憑藉明亮甜美的嗓音條件加入了學校歌隊,直到二○一六年進入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學習民族音樂,一路獲獎無數,對傳唱侗歌既熟悉又熱愛。二○二○年大學畢業後,楊想妮在貴陽和榕江從事了三年民族音樂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侗歌傳承也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在不少學校和機構的幫助下嘗試過侗歌公益性教學,為後來的侗歌公益性教學打下了基礎。」她說。如何將侗歌更好地保護好、傳承好,是楊想妮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二○二三年,懷揣著對侗歌傳承的使命感,楊想妮回到家鄉,與同齡好友王婷一道,在一家公司的幫助下,在榕江縣忠誠鎮樂鄉村樂鄉小學舊址創建了「行知新學堂」。作為學堂主理人,楊想妮負責侗歌教學,王婷則負責攝製影片並進行線上傳播推廣。記者在「行知新學堂」看到,在楊想妮專業激情的指揮下,樂鄉村的十多個侗族孩子,一邊盯著黑板上的侗語音譯歌詞,一邊聚精會神地放聲歌唱。六歲的石巧欣從開課第一天就前來學習、從未間斷。「我在幼兒園學過幾首侗歌,但媽媽說楊老師更專業、教得更好,我就過來了。」她說,楊老師待人溫柔和善,教歌時激情且有趣,她學得很開心。楊想妮介紹,二○二三年十月以來,她與王婷利用周末時間在村裡開設公益侗歌課程,給村裡的孩子免費上課,參與學員達上千人次。她們將鋼琴和手機引入課堂,用現代化的教學讓侗歌的學習更加標準化和更有趣,前來學習的孩子陸續增多,她和團隊的成就感也日漸增強。楊想妮還接待了大批海內外團隊,包括前來研學「村超」的華東師範大學師生團隊,以及參與「村超」友誼賽的法國青年代表隊。「我與他們進行公益性交流,教他們說侗語、唱侗歌,沉浸式體驗侗族文化。」楊想妮說。在與楊想妮進行了深入互動後,華東師範大學學生劉倍貝說,楊想妮及其團隊對侗族音樂十分熱愛,他們展現出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以及傳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 下一篇文章 【廣州餅印技藝傳承人】余兆基 守住手藝的「慢靈魂」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2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3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04【快樂塗鴉簿】夢幻鳥2025.11.1205【練瑜伽品生活】橋式 簡單動作不簡單2025.11.1206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2025.11.1207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2025.11.1208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93國寶畫故宮南院合體 僅限42天 2025.11.12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