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四無量心

星雲大師 |2015.03.13
27094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四無量心 圖/游智光(Jack Yu)繪

星雲大師

《華嚴經》說:「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慈、悲、喜、捨就是四無量心,也是我們依止安住的所在。四無量心的實踐,能降伏我們內心的貪、瞋、痴、慢等煩惱。

四無量心和我為佛光山制定的佛光人工作信條理念,更是不謀而合。如:慈無量心可說是「給人信心」,悲無量心則是「給人希望」,喜無量心是「給人歡喜」,捨無量心就是「給人方便」。修習四無量心,能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能培植我們的福德智慧,能利益安樂無量眾生。

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四無量心做為立身處事的根本呢?

一、慈無量心:在世間生活,待人處事應該要有一顆仁慈的心。所謂仁慈的心,就是給人安樂的心,是能體諒他人、肯為別人服務的心。

有一位棋手,在家門口掛了一個「天下無敵手」的牌子。有一天左宗棠帶兵出戰經過,看到了這個牌子,就與他對決,結果對方三盤皆輸。左宗棠得意的說:「你三盤都輸,牌子可以拿下來了!」

幾個月後,左宗棠打勝仗回來,再次經過,怎麼「天下無敵手」的牌子還在?就問他為什麼牌子還在?對方說:「請將軍再來對奕一局如何?」結果左宗棠連輸三盤。此時,這人就說:「將軍前次即將出戰,我不願意打擊您的銳氣,所以輸給您。現在您打勝仗回來,情況不一樣,所以我就不再手下留情了。」

這位棋手,明白什麼時候該贏、什麼時候該輸,有時候輸即是贏,贏即是輸,這才是真正的高手,也是給人信心的展現。

二、悲無量心:悲心就是幫助他人離苦得樂的心,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心。當你有悲天憫人的心時,對於世間一切痛苦,才能沒有貴賤怨親的分別,而能以平等之心施以救濟;像太陽不求回饋而無私的普照世間。

我從宜蘭開始弘法時,就有一些年輕人跟隨我,及至現在有了一千多位徒眾、百萬佛光人,願意和我共同為人間佛教而努力,我自覺沒有什麼奇異的才能,或是特殊的教化,我只是讓他們覺得明天有希望。而從給別人希望當中,我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雖然不一定實現,但擁有了希望,人生會很富有,未來就有目標。就如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富樓那等,他們不畏艱難,對眾生充滿希望,以悲心投身蠻地化導愚迷、折服外道、弘揚正法。

我想,在幫助別人時,能保有一顆悲心,給人希望,才能不在乎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全心全力為眾生去除困難,讓人離苦得樂。

三、喜無量心:具有喜心的人,看到他人努力有成,不管怨親、親疏、有緣無緣的人,都會為對方的成功,生起歡喜之心。當我們用歡喜心待人處事,就能讓人感到親切與安心。

世間上,沒有比歡喜更寶貴的東西了。錢多了,用在不正當的用途,可能招來禍害;東西囤積太多,可能煩惱沒有空間存放。世間的財物過多,終究不免煩惱叢生,唯有把歡喜給人,你給的再多,雙方都是皆大歡喜。

四、捨無量心:捨是捨掉自己的分別與執著,捨掉自己的貪愛與束縛;捨就是將歡喜給人、將希望給人,甚至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都能捨得給人。如此,就能克制貪欲,得到自在解脫。俗話說「有捨才能得」,如果你能主動的給人一個微笑,主動的去幫助別人、服務他人,比方:在昏暗的地方,點亮一盞明燈;在路邊施一壺茶水等等,這些給人方便的善舉,必定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善意回應。

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在世間生活,應該要廣結善緣。學佛者若能奉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不僅能增長福慧、斷除煩惱,更是人生路上四個成功的錦囊妙方。

傳統之說

四無量心,即佛菩薩為普度無量眾生,令離苦得樂,所應具有之四種精神。

(摘自《佛光電子大辭典》第四版)

四心提問

問:說到心,大師曾說過,世間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所謂「心治則身治,身治則一切皆治。」請大師和我們談談,如何善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這顆心?

答:管理是一門學問,有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等,這些管理都還容易,但心的管理就困難了。因為心有太多種,善心、惡心,好心、壞心,信心、疑心,貪心、瞋心、痴心等等,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能夠把自己的心管理好,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如何管理?提供四點參考:

第一、用捨心來管理貪心:《大智度論》有云:「有利益我者生貪欲,違逆我者生瞋恚……,為一切煩惱之根本。」貪得無厭、自私自利之人,不但障礙修行,也不得人緣。

如果能轉貪心為喜捨心,廣結善緣,捨掉自己的分別執著、貪愛束縛,將歡喜、方便、希望布施予人,自然無所罣礙,獲得自在。人的貪取心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能增長一分,福報便會不求自生,因此「有捨必有得」。

第二、用慈心來管理瞋心:有的人瞋心一起,則口出惡言,大動干戈,甚至殘殺生命,如此一來,智慧沒有了,理性被蒙蔽,不僅惱害眾生,也障蔽本自清淨的佛性。

所謂「瞋心能燒諸善根」,為人處事,要能「但從柔處不從剛,但從慈心不瞋恨」。慈心不但能對治自己的瞋心,也能化解他人的瞋心,達到怨親平等,問題才能解決。

第三、用智心來管理痴心:所謂「愚痴無明生眾苦」,愚痴乃人生大病,是對世間有錯誤的認知,對因果產生顛倒的看法。沒有通達事理的智慧,會使人縱欲逐世,聞善生厭,是我人起惑造業、輪迴生死的根本。

佛教以般若智慧來引導愚痴。懂得觀察因緣,痴心則減少,頭腦自然冷靜理智,條理清楚,處理事情才能圓滿順利。

第四、用虛心來管理慢心:與人相處,自恃聰明而驕傲自滿,這是我慢心;自己事事不如人,卻不願向他人請益、學習,甚而暗地毀謗對方,這是卑慢。有位哲人說︰「宇宙只有五尺高,六尺之軀的人要生活其中,必須低頭才能順利。」我慢的高牆不僅隔絕自己的視野,也交不到朋友。若以虛懷若谷之心待人,反而更顯高貴,別人也會更肯定我們的成就,願意與我們來往接觸。

因此,管理人、事之前,先將自己的心先管理好;讓自己心中有時間觀念,空間層次,做事原則,情緒管理以及大眾的利益,心地才能夠慈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是最高的管理。

(摘自星雲大師《星雲法語》)

禪門語錄

文/星雲大師

譯者/滿和法師、

Doris Koegel-Roth、Leon Roth

修學「心的管理」這門學科,不能完全依靠別人,必得依靠自己,把自己的真心、慧心、慈心、信心、定心、忠心等提升起來,然後由這許多的善心、好心來管理自己、管理環境、管理事物、管理團體。平日我們參禪念佛、早晚反省、喜捨行善、克己利他,都是為了把心管好,不如此,又如何能修滿「心的管理」這門學科的學分呢?

“Management of the Mind” is a study course that strengthens your self-reliance, intellect, wisdom, compassion, faith, concentration, and loyalty. It teaches you to manage yourself, your environment, your affairs, and your organization. In “Management of the Mind” we meditate, chant the Buddha’s name, diligently observe ourselves morning and evening, practice generosity, do good deeds, discipline ourselves, and benefit others while we train our minds.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