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四弘誓願

 |2015.03.06
25007觀看次
字級
根據經典記載,過去諸佛成就佛道,皆因發願而成。如: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發五百大願成就佛道,藥師如來為滅除眾生病苦,發十二大願成就琉璃佛國。圖/游智光(Jack Yu)繪

根據經典記載,過去諸佛成就佛道,皆因發願而成。如: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發五百大願成就佛道,藥師如來為滅除眾生病苦,發十二大願成就琉璃佛國。甚至觀世音菩薩發十二大願,千處祈求千處應;文殊菩薩發十二大願,用智慧活水潤澤世間;普賢菩薩發十大願,願願歸入華嚴願海;地藏菩薩更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

從中而知,諸佛菩薩所發的願,歸納起來都離不開「四弘誓願」。例如〈普賢十大願〉的「六者請轉法輪、九者恆順眾生」,即「眾生無邊誓願度」;「四者懺悔業障」,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五者隨喜功德、八者常隨佛學」,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七者請佛住世、十者普皆回向」,即「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可說是一切菩薩的「總願」,因此《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所謂「四弘誓願」的真義,即: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不是喊口號,必須從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比方說愛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就是度生;愛惜金錢,不奢侈浪費,進而節約勤儉,就是度生;乃至大自然的生態,能去保護它,不污染、破壞它,就是護生。像過去有的修行者若不是為了拜佛,不妄走一步;不是為了看經,不隨便點一支蠟燭。保護生態、愛惜資源,可說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基礎。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能惱害我們,讓我們不得安寧。如貪瞋痴三毒,侵擾我們的身心,蒙蔽我們的智慧,使我們不能走上正道。唯有透過不斷反省、懺悔,才能洗淨我們的煩惱,淨化我們的心靈,也才能使我們獲得解脫、自在。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俗話說「萬貫家財,不及一技隨身。」一般人為了生活,必須具備各種知識、技能,而修道人既然發心要度眾生,除了要具備各種知識、技術外,還要有佛法,所以無量法門都要學;一個真正學佛求道的人,要像「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拒細流」,才能成其高、成其大。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成佛要經過「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等千辛萬苦的修行才能成就,雖說不容易,但只要我們能難行能行,發心立願,勇往直前,並發願度盡一切眾生,共成佛道,就是真正的「佛道無上誓願成」。

一般佛教徒對「四弘誓願」,只是早晚課在佛前唱誦,平時不敢講出來,認為這是菩薩偉大的作為,凡夫的我們哪裡有能力去實踐呢?但六祖惠能大師勉勵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要覺悟成道,必須依靠四弘誓願做為前進佛道的力量。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也希望佛教徒「求佛不如行佛」。

今後,佛弟子要重新估定「四弘誓願」對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只是唱給佛菩薩聽,還要敢講、敢說,並在生活中實踐、落實。

四弘願提問

問:苦、集、滅、道「四聖諦」是佛陀證悟的真理,一切佛法由此而開展。請大師談談「四聖諦」和「四弘誓願」之間的關係。

答:「四聖諦」用來講說,每個佛弟子都可以朗朗上口,但是若要實踐,就必須透過「四弘誓願」的「願門」實踐,才能到達菩薩道六度萬行之「行門」。因此,大乘佛教的四弘誓願,主要就是替佛陀把過去所說的四聖諦義理佛法,落實在實踐、修行上,在時空發展中,漸次圓滿。

佛法不只以苦集滅道來解釋宇宙人生的現象,最終還是要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所以只說明苦集滅道的真理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願力、修行、實踐,正如四聖諦的內容──要斷集、除苦;要修道、入滅,從而到達人生的解脫之境。因此,從四聖諦延伸而開展四弘誓願、六度行門,就是提供了人生解脫的方便。

說到四弘誓願,就是一個菩提心願!因為菩薩發心,一切都是為了眾生,一切都是為了契合真理,一切都是為了證悟圓滿。所以,從四聖諦而到達四弘誓願,這是很自然的程序、很自然的次第、很自然的目標,所以有四弘誓願來補助四聖諦的真理,就顯得更加的圓融、更加的切實了。

問:一個人開始學佛了,應該如何立定目標,發心立願?

答:常聽人說:「隨緣、隨緣」,但是有時失去了原則,曲解隨緣的真正含意,往往隨著外緣而改變了自己的初衷;我們更應該學習菩薩的精神,轉「隨緣」為「隨願」,以願力來莊嚴國土,成就大眾。

學佛的人應該具備什麼願心?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家喻戶曉的詩說得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春蠶吐絲作繭,等到繭作好,絲也吐光,生命也奉獻了;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雖然油盡燈滅,卻為人間帶來光明。

學佛、求法應該具備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眾的願心。《華嚴經》云:「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學佛者,拋棄個人的享受,是為了替眾生服務,解決他們的困苦。身為一個佛教徒,必須培養「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器量,修持「只求奉獻,不求報酬」的梵行,以及為眾生擔荷一切痛苦,也能夠甘之如飴的願心。

(摘自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系列叢書》、《人間佛教論文集》)


禪∣門∣語∣錄

文/星雲大師

譯者/滿和法師、Doris Koegel-Roth、Leon Roth

佛在心中,道在當下;禪在定中,慈在智內。學佛的人沒有菩提心、大願力,做的善事都是世俗之事。沒有菩提心,修行都是不夠力的,念念要為佛教、念念要為眾生、念念要廣結善緣,念念要與人為善,不這樣,怎能走進禪的門徑?怎麼安住呢?

Keep a Buddha’s mind and walk the path in the present moment. Look for Chan in the deep practice of concentration. Cultivate compassion through wisdom. You cannot practice without the Bodhi mind. Without the Bodhi mind and great vows, the good you do will be fleeting. To enter the gateway of Chan practice, focus your mind on Buddhism, on sentient beings, on making good affinities, and on encouraging others to be compassionate.

傳統之說

四弘誓願為一切菩薩於因位時所應發起的四種廣大之願,故又稱總願。此四弘誓願可配於苦、集、滅、道四諦,前一誓願為利他,後三誓願為自利。

(摘自《佛光電子大辭典》第四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