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教育部去年推動高中歷史、公民等課綱微調爭議,過程遭外界質疑黑箱,台灣人權促進會以《政府資訊公開法》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日前判決教育部敗訴;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表示,為保障未來類似課綱委員的權利,教育部將上訴,且課綱照常上路,八月新學期就會使用。
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去年以「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成檢核小組,小組成員先以臨時動議取得授權,修改、刪減大部分政治敏感字眼,例如「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須加註「殖民」等,且不公開當初會議紀錄、委員名單、記名投票等,引發爭議。
吳思華昨天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對課綱變更提出報告。吳思華說,課綱微調過程嚴謹,研議也具高度專業性,符合憲法,日前監察院也調查課綱微調案,認為教育部符合行政程序,對於政府資訊提供的界線,要由最高行政法院統一法律見解;同時,為保障未來的課綱委員權益,將提上訴。
立委陳亭妃質詢說,法院判決要求教育部公布記名投票單,而教育部報告卻堅稱沒違法,教委會要求教育部提供課綱微調會議紀錄,但紀錄中的委員名字卻都只用「○○○」代替。
吳思華表示,不公布委員姓名,是保障發言權益,基於保護原則,教育部仍認為,委員個人資訊部分不便公開;至於法院判決要求資訊公開和課綱微調內容無關,因此將依法行政,不影響課綱上路期程,八月新學期適用新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