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The Silkworm)
作者:羅勃.蓋布瑞斯
(Robert Galbraith)(J.K.羅琳)
譯者:林靜華.趙丕慧
出版社:皇冠文化
文/杜晴惠
當作家一炮而紅之後,書籍的暢銷究竟是因為名氣?或是因為內容?相信出版社的專業人員心中都有一把尺,至於作家本身,或許比編輯更早意識到,因此,從過去以來,作家經常以不同筆名寫不同類型的文章,加以區隔讀者。
英國作家J.K.羅琳這位因創作少年奇幻小說《哈利波特》的當紅作家,幾年前也開始嘗試寫給成人的推理小說,且用了一個男性化的筆名「羅勃.蓋布瑞斯」(Robert Galbraith),想試試少了「J.K.羅琳」的名號,寫出來的作品是不是照樣熱銷?
二○一三年四月她的第一本犯罪小說《杜鵑的呼喚》出版,賣了三個月後,到了七月中旬,結果出爐,一位「看起來名不見經傳」的作者的小說,只賣出約一千五百本精裝本。
據外媒報導,羅琳的新筆名「羅勃.蓋布瑞斯」其實是有意義的,在德文延伸的意思中,「Robert」暗指有名的,而「 Galbraith」在蘇格蘭語有陌生人的意思,意指「有名的陌生人」,其實就是暗示全球讀者,本書作者並不簡單,可惜讀者並沒有悟性。
不過,羅琳以新筆名寫書之事很快被洩漏出去,據說是她的法律顧問公司Russells合夥人戈塞吉(Chris Gossage)將此事告訴了自己妻子的好朋友朱迪斯.卡拉加麗。卡拉加麗和一位記者用推特互換訊息時又說了出去,最後是《星期日泰晤士報》作了報導,消息一出《杜鵑的呼喚》的銷售量立刻竄升數千倍,成為網路書城亞馬遜(Amazon)英國暢銷書排行榜首位。
對此,羅琳非常生氣,對戈塞吉和卡拉加麗兩人採取法律行動,律師被罰款一千英鎊才了事。事後,羅琳在自己的網站上寫道,假裝新手,使用新筆名,讓她有一種很解放的體驗,沒有炒作的寫作感覺很好。
《杜鵑的呼喚》繁體中文版在台灣仍由皇冠出版社拿到版權,二○一四年初出版時,出版社仍以J.K.羅琳為號召,但因為是以成人為目標讀者,銷量自然無法與《哈利波特》相比。日前第二集《抽絲剝繭》(The Silkworm)首刷開始預訂,出版社委婉地說「首刷仍有上萬本」,預計一月底正式出版。
英國《電訊報》讚譽第二集《抽絲剝繭》「超級好看」、「扣人心弦」,《時代》雜誌則認為「故事引人入勝,不僅情節曲折,合作夥伴也幽默有趣」,美國《紐約時報》更將主角柯莫藍.史崔克和他的得力助手羅嬪.艾拉寇特,認為足以和《龍紋身的女孩》中的麥可.布隆維斯特與莉絲.莎蘭德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