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媽媽(右)和學員一起炒菜。資料提供/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吳爸爸與一群熱心的義工夥伴。資料提供/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資料提供/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文字整理/陳雲和
社會福利事業機構的運作,最重要的就是人,包含工作人員以及義工。當第一線工作人員忙於前線服務,許多顧及不到的細瑣事務就需要仰賴義工的協助了。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這個大家庭裡,很幸運擁有許多義工夥伴,替我們分憂解勞,他們溫暖的雙手是我們的依靠,更給了「第一」向前走的勇氣。
慈愛奉獻讓人永遠年輕
麥媽媽是第一最資深的義工,已經整整奉獻十九年了。
麥媽媽回憶說:「先生在海上服役,辛苦了一輩子,等到退休,正要享清福時,卻得了癌症,有天問我說,萬一他走了,我一個人怎麼過下去?為了讓先生放心,我隨口說去當義工好了。」
先生過世後,麥媽媽把二手輪椅就近送到第一,看見老師正耐心地幫孩子做復健,深受感動,於是成為第一的義工,一晃眼十九年就過去了。
麥媽媽目前在第一所屬的「恆愛發展中心」烹飪班幫忙,和學員們一起洗菜、切菜和裝便當。責任感很重的她,連要去上書法課前的一小時,也一定要先到烹飪班幫忙,每次都要老師三催四請,才依依不捨離開。
兒女長住國外,獨居的麥媽媽十分感謝先生當初的關心,做義工讓她的日子變得充實,每天和大家一起工作,好開心。
要不是一頭銀白的髮絲,透露了些許年齡,沒人能猜得出來,她今年已八十四歲了,但身體還很硬朗,在烹飪班往往一站就是三個小時,從來不喊累。她說,維持健康的祕訣,就是常保心情愉快。
很多人到了麥媽媽這個年紀,都已經需要別人協助照顧生活了,而在麥媽媽身上,卻印證了奉獻慈愛能夠讓人常保年輕與健康。
想為第一募集更多發票
吳爸爸在「第一」當義工,負責募集與核對發票。對他來說,能為第一多掙一點錢,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來這裡當義工,親眼見證許多生命被改變的故事。有時看到某些家長焦慮的神情,便提醒自己不能鬆懈,要想辦法募集更多發票,讓小小發票創造更多的價值與奇蹟。」
七十三歲的吳爸爸,退休後就一直待在第一當義工,隨著募集的發票量愈來愈大,於是把太太、姐姐、姐夫、弟弟、弟媳、鄰居和同學通通找來幫忙,每到開獎日前後,親友相聚一起邊對獎邊開親友會。
核對發票雖然很費眼力,但這群老太太、老先生卻樂在其中。有次幸運中了二十萬,這群義工忍不住在辦公室裡歡呼大笑,比自己中獎還開心。
吳爸爸認為「開源」很重要,因此,積極開發放置發票箱的地點,只要住家附近有新商店開張,他便趕緊登門拜訪,懇請商家同意放置發票箱,商家答應,就讓他開心不已。
吳爸爸說:「第一的存在,減輕許多家長肩頭的壓力,能夠參與第一的工作,是我退休生活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