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 沒有民主的民主浪潮 第一個春天 突尼西亞會開花嗎?

戴定國 |2014.12.07
1250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二○一○年底掀起的「阿拉伯之春」波瀾壯闊,中東、阿拉伯世界許多獨裁政權被推翻,人民歡呼迎接民主,以為自由的春天就將到來,然而這種喜悅若非被沖昏頭,就是對民主的過度樂觀。民主從來不會直接從天上掉下來,從西方民主國家的歷程來看,也是經一兩百年混亂的過渡,才有今天的果實。

北非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是阿拉伯之春的起源地,終結了獨裁者班阿里的政權,經歷兩場自由選舉後,十一月下旬舉行首次總統大選,同時也是該國歷史上第一次普選總統。由於沒有候選人獲得絕對多數,將在十二月底舉行第二輪投票。

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以二十八天時間推翻阿拉伯世界最穩定的政權,不僅如此,接下來情勢發展有如骨牌,埃及、葉門、巴林、利比亞、敘利亞的街頭一一出現示威動亂,甚至爆發內戰,國家變為屠宰場。阿拉伯「春天」綻放四年,風景不是春光明媚。

阿拉伯之春曾讓國際社會寄予熱忱,期待它能讓阿拉伯社會擺脫獨裁政權、失能治理、凋敝經濟、社會不平等、極端意識型態、暴力解決方式等沉痾。結果,絕大部份革命都以失敗收場,只剩突尼西亞春意仍在,只是春寒料峭。

歷史性選舉 投票率低

突尼西亞國會選舉不僅代表向民主邁進,對阿拉伯國家來說,也是民主發芽的重要象徵。雖然意義重大,而且選情熱鬧,但民眾對這次「歷史性選舉」卻普遍淡漠以對,投票率僅百分之五十一。

突尼西亞通過堪稱阿拉伯世界最先進的憲法:施行地方分權、推動開放政府、維護性別平等、保障女性參政權、保障信仰自由、(有條件)保障言論自由。但過去三年半,換了四屆政府,政治危機接二連三,伊斯蘭主義者與世俗主義者兩大陣營長期對峙,經濟成長停滯,通貨膨脹,青年失業率超過四成,低於貧窮線的人數翻一倍,讓許多民眾感到幻滅。

但也有民眾表示:「我們很自傲能夠投票,這是身為公民的義務,我覺得相當樂觀,如果我們不能投票,就會變得像利比亞一樣。」

前獨裁者 開始受懷念

一些西方觀察家說,阿拉伯之春已結束,宗教衝動主導一切,反西方口號也不絕於耳,革命追求的民主目標已被拋棄。但突尼西亞革命後出任總統的馬佐基在紐約時報撰文〈阿拉伯之春仍在開花〉表示,將這一切看成伊斯蘭與西方「文明衝突論」的證據,擺錯了重點。

馬佐基說,伊斯蘭橫跨很廣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光譜,不宜只看到極端派系,忽略為數眾多的溫和派。極端勢力的目標不在政治參與,而在製造混亂。但民眾最關心的是,如何建構民主和創造就業。阿拉伯世界的「後革命」時代開花不易,但絕非阿拉伯之春已死。

不過民調顯示,相信民主是最佳政府形式的突尼西亞民眾,從二○一二年的六成三降低到如今的四成八;認為國家需要強人型領導者的民眾,則從三成七增加到五成九。甚至不少人開始懷念前獨裁者本阿里。

一位中國觀察家表示,「這也是中國未來民主轉型的重要課題,在推動民主制度的過程中,如何保持社會在這個巨大的分裂浪潮中不至於失序而陷入混亂,這是我們一直需要思考並解答的課題。」

總統選舉後,突尼西亞能否繼續做阿拉伯之春的領頭羊?還是終究步上其他國家後塵?西方媒體看法兩極,有認為基本教義派正在斷送阿拉伯之春,有認為還算樂觀,因社會風氣相對開放,公民意識發達,國民教育水平較高,這些條件遠勝於其他阿拉伯之春國家。

伊斯蘭國 另一個春天

然而,國家經濟陷入困境時,年輕人受害最深,也最有可能衝撞體制,或另尋出路。突尼西亞幾個極端組織還不成氣候,但青年在別處找到了另一個「春天」:前往敘利亞與伊拉克,加入伊斯蘭國(IS),官方估計多達兩千四百人。許多突國青年相信IS能恢復穆斯林的自尊、維繫社會正義、提高生活水平;對IS的殘暴行徑,則一律視為西方媒體的造謠抹黑。

二○一二年,美國NBC記者安格爾打電話給他在伊拉克的高官朋友,對方問怎麼這麼久沒打電話?安格爾說:「我在忙阿拉伯之春」。對方說:「那是什麼?阿拉伯之春早就沒了,現在是(伊斯蘭教派)權力大鬥爭。」

全球伊斯蘭中,遜尼派有十餘億人,什葉派僅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人,七成五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大小懸殊,爭鋒愈演愈烈。安格爾分析,阿拉伯之春已被更大的伊斯蘭教派鬥爭掩蓋,這場鬥爭根源於伊拉克,極盛於當今敘利亞。

安格爾稱,他那位伊拉克朋友說對了,「敘利亞情勢就是阿拉伯之春的訃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