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昨舉行頒獎典禮,警察大學教師鄭玉珊(右)奪得雙料,獲得學生組詩詞佳作的建中學生陳宗佑(左)年僅十八歲。圖/林澔一
【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土地公真的有保佑!」以土地公作為創作題材的劇本《杏花村的土地公》及童話《實習小神仙》,獲得一○三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兩項優等,獲獎人鄭玉姍希望以故事告訴大眾「把小事做好,也能成就好事。」今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四百九十七件作品參賽,五十一件獲獎,昨天舉行頒獎典禮。
任教於中央警察大學通識中心的鄭玉姍,遇事不順,同事建議到學校附近土地公廟祈求平安,意外發現土地公旁的坐騎「虎爺」,創作出《實習小神仙》的故事,透過虎爺作為仙界新鮮人「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心態,及在工作困境中,如何突破自我,讓大家體會「只要願意盡心付出,就會有奇蹟發生」,鄭玉姍笑著說,「能獲獎,土地公真的有在保佑!」
另一次是鄭玉姍開車在路上遇上有人裝扮成土地公乞討,目送他離開時,才發現「土地公」是跛腳,開始幻想「土地公」為誰流汗、為誰奔走,並想起教過家境不佳卻上進的學生,編寫出《杏花村的土地公》兒童歌仔戲。
《杏花村的土地公》以真假土地公對照,真正土地公貪杯被罰,假土地公貧困乞討,現實中的土地公發揮人饑己饑的精神救助了真土地公,促其改過,恢復本職,鄭玉姍希望學生體會傳統戲曲藝術之美,從中得到不向逆境低頭的勇氣。
鄭玉姍說,外公外婆生前是歌仔戲演員,從小從母親口中聽聞不少歌仔劇團的故事,啟發她對歌仔戲的興趣,七年前就讀博士班時,以《舞台妝》描述外婆故事的歌仔劇本獲得文藝獎,而當時評審、詩人吳晟的鼓勵成為她日後創作動力。
學生組最年輕的得獎人陳宗佑僅十八歲,以《書籤》獲得學生組詩詞項佳作,他有使用書籤習慣,認為書籤不只是閱讀的紀錄標示,更是陪伴、見證閱讀歷程的要角,以此作為創作題材。陳宗佑說,從國中開始接觸新詩並投稿,在學長半哄半騙下加入建中紅樓詩社,單純把想法寫出來,現在希望能從細膩角度觀察更多事物,讓自己有更多進步空間。
另一年輕得獎者陳泓名,以《雨雪》描述自高中生活,獲得極短篇小說佳作。
獲獎五十一篇作品近期將放置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網站(http://ed.arte.gov.tw/philology)供欣賞,台灣藝術教育館與中華文化總會將合作展覽「城南藝事」,嘗試以不同媒材展示得獎作品,預計十一月八日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