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美國總統歐巴馬八月表示,中國搭便車三十年了,「我們能像中國一點嗎?沒有人指望他們做任何事。人們總是看著美國,而不是中國。」對「搭便車」之說,中國嚴正駁斥。
事實上,中國繼經濟崛起後,正朝向政治、軍事大國邁進,周邊國家及美國謹慎以對。美國重返亞太,圍堵中國意圖明顯。南海、東海主權之爭,更使美日加緊聯盟,日本近日更拉籠印度,企圖形成自東北亞到西南亞的封鎖線。
然而IS崛起、烏克蘭危機,使美國不得不「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國家安全顧問萊斯訪問北京,請求協助打擊IS。據稱中國官員私下有積極回應,因消息指出,可能有新疆維族與IS一同作戰。
本月十五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抵巴黎,出席法國召開的「伊拉克和平安全國際會議」。中國是否出兵,加入反恐聯盟,鴿派、鷹派看府不同。
幾十年來,中國外交原則是不干預他國內政。鷹派認為摧毀IS符合中國安全利益,也使解放軍獲得實戰經驗。同時,因中國能源嚴重依賴中東,急需在這一地區實現軍事存在。
中國新任中東問題特使十四日訪問以色列,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以色列與伊朗交惡,美國猶豫是否拉攏伊朗加入聯軍;美國打算空襲敘利亞境內的IS,又不願與阿薩德總統合作,阿薩德則警告勿侵入領空。這方面中、敘可以對話。至於烏克蘭問題,中俄間較為良好的關係,也使中國有更多斡旋空間。
甲午戰爭今年滿一百二十周年。中國鷹派年輕將領夙有「中國百年飽受凌辱」的歷史感,民族主義的自尊心使他們傾向以大國身份在國際舞台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