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物

阮愛惠 |2014.09.13
1688觀看次
字級

如常法師:一級佛物千載難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前兩年的展出,從中國大陸的北方和西方取材,今年則透過生動的展示方式,呈現佛教在中國南方的發展。接下來的兩年,我們還會陸續展出中原及東方佛教藝術,讓大家全面了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途徑及本土化的發展。」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如是說。

《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共匯集來自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共八十八組件的精品,年代自漢代迄於元明,近一千兩百多年,展出作品包括舍利容器、佛像、菩薩像、十一面觀音像、弟子像、搖錢樹座、銅鏡、魂瓶、陶磚等,主要出土於南京大報恩寺遺址之北宋長干寺地宮、成都萬佛寺遺址、金華萬佛塔、瑞安慧光塔、蘇州虎丘雲岩寺塔等,都是第一次到台灣展示的重要佛教文物,實為殊勝機緣,千載難逢。

由於此次展品大多為地宮文物,為供奉佛陀舍利而建的佛陀紀念館,建有四十八座地宮,用以收藏各種文物,目前亦珍藏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陳白玉葉伉儷發心捐出的一百三十四組件的地宮珍寶文物。以此因緣,佛陀紀念館特地配合此次「七寶瑞光」特展,同時規畫出「佛教地宮還原」展區,模擬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並連結兩個展區,讓參觀的民眾跑一趟佛館,擁有雙重收穫。

為了讓年輕一輩民眾更方便觀展,如常法師作了許多教育推廣工作,例如,和中華電信的最新科技配合,民眾來到現場,用手機直接感應,即可使用線上導覽,除了可以查詢相關資料,更可以把這些資料下載保存到自己的手機裡。

佛館同時也策畫了一系列的講座,帶領民眾巡古梭今,和一千多年前的時空對照感應。如常法師說:「歡迎大家來看看,家中供養的佛像和舍利品、現在手抄的佛經,和一千多前的有什麼異同?也請大家想像一下,現在放進地宮的文物,一千年以後又會有什麼樣貌?」

林保堯:補足佛教美術史空白〈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兼任教授〉

佛光山以《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作為本次展覽的命名,看似常見的佛教文物展覽,其實不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兼任教授林保堯指出,這是一次極其罕見、具有開創價值的展覽,可以說是目前世界各地,前所未見的一次開展紀錄!

林保堯指出,佛教藝術史在中國,向以朝代作分野、命名,過去,並沒有以「南方」為名的體系。但九○年代起,大陸對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零散存在的極其特殊的佛像興起一段探究熱潮。當時在日本京都博物館擔任訪問學者的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阮榮春於《東南文化》發表了一系列〈早期佛教造像南傳系統〉專文,引起極大的回響,之後開啟大陸南京藝術學院與日本龍谷大學一連串的調查及研究工作,最後找到充分證據,確切認定中國傳統的佛教藝術源流裡,除了有從東南亞行走「海上絲路」而來的文物,更有從滇緬古道經雲貴高原到巴蜀的路線。

林保堯指出:「在緬甸挖出的漢代錢幣,以及在四川出土的緬人所使用之紫色貝殼錢,充分印證了早在西元二世紀時,兩地往來熱絡的情況,比起長安、洛陽的佛教藝術發展,時間上還更早了兩世紀。這也表示,南方佛教藝術在歷史的源流裡雖非主流,卻是最早的一支,相當具有開創意義,也是極重要的研究課題。」
此次到佛館展出的文物全數共八十八組件,自漢代至元明,涵蓋一千五百年,構成此次「南方佛教藝術」之名的厚實展示內容及其價值能量。最具意義的是,這是首次補足漢魏兩晉三百五十餘年佛教美術史「空白」的特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林保堯讚歎,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連續三年所舉辦的三次佛教藝術文物展,其規格和品質,都超過官方標準,很多一級文物,藉著這個因緣,首次出了中國大門,這次就有二十六件一級品來台,其中七寶阿育王塔,高達一一九公分、底座邊長四十公分,內置木胎,外包銀質鎏金,至為珍貴罕見。

「過去所見都是小型的、鐵或青銅的阿育王塔,這次展覽光看這件,就令人嘆為觀止了!」林保堯說,「每一個特展,從零到有,自大老遠運過來,到安放在展給眾人看,背後付出的是龐大人力物力,箇中有太多的殊勝因緣,民眾一定要好好把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