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 中醫三伏貼的妙用

施丞修中醫師 |2014.07.12
2586觀看次
字級

文/施丞修中醫師

每到暑假期間,中醫便會陸續推出「三伏貼」特別門診,其特色之處是在於以貼藥的方式來治療疾病,時間上還指定在農民曆上所登載的三伏日來施行敷貼療法,故名三伏貼。

三伏日一般多落在暑假的七月與八月間,七月兩次,八月一次,閏月時八月會有兩次。三伏日分為初伏、中伏與末伏,各差十天。

根據前人的統計這三天是夏天最熱的三天,最適合從事季節性的時間療法,利用大自然陽氣盛的炙熱環境,配合性屬大熱的藥物,藉由外敷貼藥的方式,來治療因寒而甚的疾病。這種治療方式又稱做「冬病夏治」,也就是一到秋冬,容易因氣溫下降而引發的疾病,最適合夏天來治療,此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因此時氣溫較高,許多寒性疾病不易發生或寒涼體質鮮少惡化,亦或病況趨緩,在預防疾病的觀念上,較能夠達到所謂的「上工治未病」的期待。

三伏貼最常被運用的治療項目是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反覆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只要是屬於「因寒而甚」都是適用範圍。而這個「寒」字,不單指入秋轉冬氣溫變化的影響,還包含吹冷氣、吃冰喝涼。只要是遇到溫度下降後容易發生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頭痛的症狀,皆能透過三伏貼來提升體質調理速度。

但是不是只貼三伏貼,呼吸道疾病就能一勞永逸。就單純呼吸系統輕症而言,三伏貼的確可以達到類似西醫打針的效果。特別是孩童,能夠嚴禁冰品涼飲,在未服用中藥調理的條件下,連續敷貼三年,有效率可達百分之八十,甚至可在暑假連續三次的敷貼後明顯減低鼻過敏現象,以及感冒次數。

若是久病、重症或是複雜性疾病,例如兼有失眠、便秘、痛風、糖尿、尿道炎、胃潰瘍、皮膚病等長期慢性疾病,會形成中醫所謂「五行相克」疾病相互干擾與加乘的體質狀態,就需要配合中藥整體醫療。

敷貼最好時間是午時,即早上十一點至下午一點,可貼到下午三點約四小時。期間皮膚會有局部紅腫、灼熱、發癢、刺痛,幾天後會輕微脫皮,皆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太過擔憂。

若發生嚴重過敏、紅腫刺痛或起小水泡,則須立刻卸除藥物,並徵詢主治中醫師。須注意的是,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敏感性膚質的病患,以及有發燒和急性炎症者,都不宜施行。

既然是冷病熱治與冬病夏治,那麼在概念上的延伸,凡是因寒冷所至的疾病,諸如子宮虛寒的經痛與不孕、腎虛寒的腰痛、寒濕所致的痠痛、虛寒的瘀痛皆是適應範圍。另外,因藥理作用可加強氣血運行,對於貧血、心衰無力、食欲不振、傷口難痊等虛性體質也有助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