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幼龍︰抗壓力 人生有助力

杜晴惠 |2014.06.15
3100觀看次
字級
仲夏六月,結束、轉換,也是新的開始,從大考脫身的孩子,如何走下一步?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杜晴惠

過度的壓力有礙身心健康,適當的壓力能激發潛能。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說,除了聰明才智、待人處事,

學會正向思考,培養處理挫折、正確的抗壓心態非常重要,

與其念名校、拿學位,持續保持學習動力,才是孩子幸福平衡的生活之道。

仲夏六月,結束、轉換,也是新的開始,從大考脫身的孩子,如何走下一步?

第一次十二年國教會考甫落幕,校排第一、拿五A的資優孩子因作文未能達到六級分,與第一志願擦身而過,哭了,當醫生的媽媽說,「教育官員口口聲聲鼓勵學子念社區高中,可是我們家這一區的社區高中就是建北啊!」

偏鄉孩子英文全拿C,某校長憂慮對孩子打擊過大,抗議英文題目太難,關心的語言背後卻已將成績ABC自動畫上了階級分別,辜負了會考還包括後續藉由監測程度給予補救教學,讓下一代全面提升的計畫。

就這樣,一項立意良善的國家政策,在眾多建言與關心下,成了近日台灣孩子與父母的最大焦慮來源。但紛紛擾擾中,似乎少了一種聲音,如果為人父母跟著考試挫敗的孩子生氣、憤怒、抗議、不解、無法接受,那麼多年後,孩子進入人生職場,遇上無法單純以「考試勝敗」分優劣,也無法公平的情況,是否能學會微笑以對,再接再厲?

自在比成績重要

「父母應該放掉『學校決定終身』的僵化思維。」在眾多會考討論中,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如是說,台灣的教育制度好不容易走到十二年國教這一步,或許還有許多修正空間,「但降低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大方向仍是對的。」他正向地說,父母此時可以轉念思考,「自己到底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以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辛格(Peter Singer)為例。話說有一次,辛格開車載著太太和女兒,後座的小女兒突然問他,「爹地,你希望我們長大以後比較快樂,還是聰明?」辛格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一時之間竟不知怎麼回答。他很認真地把車子停在路邊,和太太討論這件事,然後,很慎重地轉頭跟女兒說,「我希望你比較快樂。」

如果孩子也這麼問,台灣的父母會有什麼答案?或許最後會發現,讓孩子更快樂、更自在、更圓滿,才是更重要的事。

黑幼龍說,某次他和嚴長壽一起前往中國大陸巡迴演講,嚴長壽說,今天社會上最需要的能力,像是「自信」、「熱忱」、「溝通」、「抗壓力」、「領導」等都是考試考不出來的。黑幼龍說︰「我上台時就補充說明,這些社會最需要的能力,不僅考試考不出來、學校也沒教、家裡也不敢教。」在企業選才以「學歷」為憑的社會氣氛中,父母要看淡升學課業成績,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然而,不知道如何解除壓力,或處理得不好的人,通常會變得鬱悶退縮,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這樣的人怎麼會快樂,怎麼能給予別人正面愉快的好感,怎麼能成功呢?」在日前出版的新書《抗壓力—為成功人生打基礎》自序中,黑幼龍寫道。

孩子展現溝通力

訪談中,黑幼龍說起四個孩子中的老二黑立國的成長歷程。「小時候他不愛讀書、頑皮搗蛋,舉家搬到美國時,有一天社區鄰居還來告狀,說我家的孩子會對他們的孩子有壞的影響。」他說,沒想到,高二時因為學校摔角教練稱讚黑立國「會讀書又會運動」,並以此勉勵其他隊友,讓黑立國好高興,「其實那時他的功課並不好,只是比其他拿D等的隊友好一點點。」但從此,黑立國開始發奮讀書,「那時他在學校熱中於辦活動,教授看中他的溝通能力,才會推薦他就讀醫學院。」如今黑立國在醫界大放光彩,還常到貧窮國家做義診,讓黑幼龍也以兒子為榮。

陪伴四個孩子成長,個個事業有成,談起親子的教養,黑幼龍有滿滿的心得。問他當孩子做出讓自己失望傷心的事時,究竟如何轉念?他坦言,自己在青少年時期,也常做壞事,功課差到沒有學校可念,只好轉念軍校,經歷過挫折,對孩子不會也不想過度要求。

「過去我常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可以成功扮演三個角色,那麼,親子關係一定很好。當孩子小時候,父母是玩伴;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就當孩子的朋友;孩子長大後,父母是最佳的人生顧問。」黑幼龍說。

如何當孩子的朋友?他說︰「父母如果要成為對孩子有影響力的朋友,千萬不要嘮叨,孩子不會喜歡那種一天到晚講大道理的朋友。而且好朋友會用心聽對方說話,好朋友也不會對我們說教,會對我們表達同理心和諒解。」

陪伴孩子成長,責任重大,說理或許容易,真正做到卻不簡單,但人稱「黑老師」的黑幼龍,卻用耐心與愛心,開朗與自信,實際體會了這三個人生階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