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壓力—為成功人生打基礎》 作者︰黑幼龍 出版社︰天下文化
文/黑幼龍
我女兒住在新加坡,耶誕節帶著家人回台灣。一轉眼,我的外孫Toby要念高中了。我問他,未來想做什麼?他搖搖頭,表示還不知道。我笑笑地跟他說,他的小舅舅念大學時,都還不清楚未來要做什麼。他現在讀高中,迷惘未來要做什麼是很正常的。先安定他的心,不要讓他覺得不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是糟糕的事。
有一天,我們全家人搭捷運到淡水去玩,我利用這個機會和Toby討論,什麼是快樂呢?真正的快樂不是吃冰淇淋、不是看一場很好笑的電影,真正的快樂是人生的三個圈圈可以重疊在一起。
第一個圈圈是,你最常做的事,例如工作。
第二個圈圈是,你最擅長的事,你最會做的事,例如興趣。
第三個圈圈是,你覺得最有使命感和最認同的事,例如價值觀。
這三個圈圈交集的部分愈大,我們就會愈快樂。一個從小喜歡動物的人,如果念獸醫系,開一家寵物診所,每天和貓狗在一起,他人生的三個圈圈有很大部分是重疊的,他會是個很快樂的人。
大多數人的工作、興趣和價值觀都有部分結合,有的人結合多一點,有的人結合少一點。如果一個人的人生三個圈圈幾乎沒有交集,甚至是完全分裂的,我可以確定他對生活的熱忱不高,每天只是過日子而已。
去淡水的路上,我們一家人以三個圈圈舉例。有人說,我很喜歡音樂,但我不適合當音樂家,因為我沒有才華,也沒有追求音樂純粹性的態度。像貝多芬、莫札特,如果沒有發揮音樂的才華,我們就聽不到他們留下來的偉大音樂篇章。一路上的談話,大家都討論得很盡興、很滿足。
不管Toby這孩子以後要讀什麼科系、學什麼專長,我相信,捷運上這段談話會激發他去思考和摸索,想想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強迫他,你應該學醫、你一定要去念資訊工程。尤其,現在大學入學管道比以前多元,有推甄、申請入學,可以幫助有明顯興趣傾向的孩子就讀適合他的科系,適才適性,更能發揮潛能。
倘若升學的過程中,考試結果不盡理想,也不要挫折,不要放棄學習。當前學習的管道很多,現代人的專業知識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畢業以後才學的,很多人的工作和在學校所學的專長並不一樣,像我們卡內基講師就來自不同科系背景,有念工程,有念化學,也有人念商科,只要有意願,就有機會勝任,我們張開雙手歡迎。只要保持學習熱忱,永遠都能面對環境變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