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 成就眾人美事高雄是畢生牽掛 阮愛惠 |2014.05.11 語音朗讀 37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老家附近的大樹,滿載童年的回憶。圖/記者邱麗玥、天下文化提供行政院政務委員 楊秋興 成就眾人美事 高雄是畢生牽掛圖/記者邱麗玥、天下文化提供楊秋興在老家前的全家福。圖/記者邱麗玥、天下文化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記者邱麗玥、天下文化提供 慈暉普照的五月,前高雄縣長、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暨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主任楊秋興,以新出版的自傳式新書《草根的力量─楊秋興的興利觀點》,宣示了參選下屆高雄市長的決心。 過去九年建立的政績尚在,未來繼續打拚的雄心仍遒,楊秋興已深深失落的,是慈母溫情的陪伴。翻開書前頁簽名的時刻,楊秋興喟嘆:「寫書的時候,媽媽還在啊!」春末夏初的台北乍暖猶寒,南北奔波的楊秋興一場感冒久咳不癒,更懷念起以前只要勞累過度或感冒,年邁的母親都會親手熬雞湯給他補充體力的恩情。去年十月,八十六歲的楊太夫人因病辭世,今年的母親節,是楊秋興第一次過沒有母親的母親節。說到這裡,五十八歲的大男人,竟然嗚咽到不能言語……。 楊秋興是母親的第二個孩子,他上有一姐,下有兩妹一弟。因為父親個性沈默老實,作為母親的長子,從小又品學兼優,家裡很多大事,母親都會和他商量。自懂事以來,楊秋興就和母親建立了革命情感,他說:「媽媽是我生命中最了解我的人,是我最好的知音。」 老家的芭樂園 是心中的迦南美地 十七年次的楊太夫人楊王春,是台灣傳統農家婦女的典範,勤勞節儉、苦心持家,一輩子都離不開土地,生活沒有因兒子當了民意代表或縣長而改變。楊秋興說﹕「媽媽沒有念書,不會說大道理;但她很懂人情事理,我心中有什麼委屈都會跟媽媽講,講過以後就舒坦了。」 楊秋興的燕巢老家,曾是種什麼都不賺錢、一度負債累累的貧農;直到在母親的主張下改種木瓜、後來又種了泰國芭樂之後,家裡才還清債務,轉虧為盈。楊太夫人年紀很大的時候,都還會騎著鐵馬到芭樂園種作。楊秋興記憶很深的是,每次心中一有困頓,他就跑到芭樂園找媽媽,母子倆一邊包芭樂一邊談心,包完芭樂,煩惱也煙消雲散了。老家的芭樂園,至今是楊秋興心中永恆的迦南美地。 楊太夫人一生留給楊秋興的生命禮物很多,其中最令楊秋興攝受的,是佛教的信仰。楊秋興說:「我的大兒子從小有先天性心臟病,生病都是我媽媽在照顧。媽媽對他付出最多、情感最深。有一次兒子在台大醫院住院,有一位師姐來念經祈福,同時告訴我圓通寺有水陸法會,我們報名參加後,開始和佛教結緣。」 受佛教影響 一生身直影正 楊太夫人皈依佛教後,有一次在台南的寺院參加水陸法會時,看到滿天蓮花的吉祥景象,她法喜充滿,更生信心。為了護持建佛寺,沒什麼錢的她,就用標會的方式,捐出十五萬的「迦紗地」。楊秋興懷念地說:「媽媽不識字,卻能念全本佛經。她跟著錄音機一字字念,久了就都會了。她說是佛祖教她的。」 母親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段,都以虔誠的信仰力量支持心靈和病體,很少喊痛,也對身邊的人充滿感謝。母親的宗教情懷深深影響楊秋興,成長過程中,他亦見證過很多神蹟,很自然地在心中建立了「敬天愛地」的觀念,也讓他不敢做「壞事」。楊秋興說:「我覺得政治人物必須要有信仰,因為有信仰就知道有『因果』,做任何事之前,思考的不只有法律層面,還有道德倫理層面。當我們思考到做一件事不只是『你知我知』,還有『天知地知』時,就會謹慎地拿捏分寸和界限。佛教的信仰,讓我一生身直影正,我真是很有福報的人!」 為公眾謀利 便民為處事標竿 母親啟動了楊秋興信佛的緣起後,他亦自己開發了內在的覺性,在公職的工作領域裡,把握每一個善妙因緣,和不同宗派的導師與善知識有許多美好的互動。例如在擔任高雄縣長任內,他在佛光山興建佛陀紀念館、天主教闢建真福山、慈濟覓地設聯絡處及一貫道興建神威天台山時,以他作縣長的權責傾力相助工程問題。楊秋興認為:「正信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對社會有正面作用。作為佛教徒,我廣結善緣,對任何正信宗教極力護持。我不怕被人說我『圖利』特定團體,因為我能證明我是為公眾謀利。我覺得『圖利』宗教團體對人民有好處的話,那我勇於承擔,不怕被非議!」 而與多位宗教領袖相識相交的過程中,他們的大智慧及大願力,讓楊秋興受益良多,對人生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他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因緣最為密切,受大師的影響也最大。他說:「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已成為我今生待人處世的標竿。其中,『給人方便』這一點,我奉行得最徹底,我施政時要求各局處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給人民方便,因為便民才能興利!」 楊秋興回想起當年上任縣長時,星雲大師跟他說:「楊縣長,我送您一個當選禮物,我把佛陀紀念館遷回來高雄好不好?」他喜出望外,高興地說:「這真是太好了,我太幸運了!」 原來當年佛光山教團為供奉佛牙舍利而興建佛陀紀念館時,本來預計建在宜蘭;後來大師幾經思考,還是決定遷回高雄。楊秋興說:「我篤信佛教,知道佛陀紀念館的意義及地位,它將讓高雄成為世界級的宗教聖地,對高雄縣發展國際觀光大有幫助,對高雄縣來說,是一份極其貴重的大禮!」 楊秋興感懷星雲大師的恩德,工作之暇常去佛光山拜會大師,和大師一起吃碗豆漿麵或胡椒麵,簡單的飲食和短短對話中,就能灌沐法喜。他說:「大師見識深遠、智慧圓融;他是所謂的『外省人』,但我發現他身邊的重要弟子都講台語,大師用國語說話,弟子用台語回答,師徒溝通無誤、情感融洽,我看了感觸很深。大師心胸寬大,我們如果都能學習他的寬大和包容,人與人之間的爭執和誤解就不會發生。」 因牛背上的音緣 推動戲曲文化 楊秋興從小家貧,小小年紀就必須幫忙操持農事和家務,還要去放牛、叫賣玉米和水果貼補家用;那些苦差事不但沒有壓垮他,反而讓楊秋興學會時間管理,養成勤勞負責的習慣,且以「放牛」之身,成為村子裡第一個考上國立大學的子弟! 不過這位自詡「天打天晟」、骨子裡相當堅韌的台灣農家男兒,也常有落下英雄淚的時刻,那也正是他真情流露、抒發潛藏壓力最好的方式。說到自己生命中難忘的挫折經驗,除了大學時重考,就是在縣長任內,面對「八八風災」的救災考驗了。楊秋興說:「八八水災是高雄縣百年來遭逢的最大天災,也是我縣長九年任內最大的行政挑戰,我記得我在水災後第三天上午,在赴災區途中經過鳳山天公廟前時,忍不住跪倒在神明面前,淚流不止,祈求老天爺讓天氣好轉,給我救命的黃金時間。」 可能累積了巨大壓力及疲勞,二○一○年,即將卸任前一個月,楊秋興被檢查出零期大腸癌。「那時一邊接受議會質詢,一邊準備開刀。開刀後的結果會如何?我經常壓力大到利用洗澡時,把水放到最大,利用沖水聲作掩護,在浴室裡放聲大哭,發洩一下我的憂懼。」 楊秋興笑說,自己的「敢哭」,可能和愛看歌仔戲有關係。他從小常利用放牛時,從收音機聽個兩小時歌仔戲,包括《西遊記》、《水滸傳》、《薛平貴征東》、《孟麗君》等戲碼,他都耳熟能詳。戲曲裡的忠孝節義故事,彌補了楊秋興小時候沒有課外書可讀的缺憾;而戲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則成為他學習表情達意的最初啟蒙。後來楊秋興在縣長任內極力推動地方戲曲文化,情感的來源就是牛背上的這段「音」緣。 難忘生命中的種種恩澤與苦難,難捨原鄉母土的根源與情感,這也正是年近耳順之年的楊秋興,何以想在年底再披戰袍,爭取回鄉奉獻心力的主因吧?對外,他雖已隨著黨的運作,展開所謂的「造勢」計畫,開始扮演競選者角色,然而作為星雲大師的皈依弟子,《佛光菜根譚》仍是他日常的心靈倚恃,楊秋興說:「世俗時空不斷在轉變,所謂的政治理想和政策,也是不斷改變。政治人物不能一直堅持己見,而是要看『己見』對人民是否有真正的好處。《佛光菜根譚》裡說『唯有愛惜眾緣,尊重包容,才能群策群力,共成美事』,高雄是我一生的牽掛,也是我永久紮根的所在。故鄉水最甜,故鄉情最美,我只願能再匯聚眾緣,成就『讓高雄更好』的美事!」 前一篇文章 功文文教機構總裁 蔡雪泥 教育是最愛 公益是最樂 下一篇文章 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錦煌 建立社造典範 從故鄉服務到全台灣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