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烏克蘭親歐民眾開始示威抗議時,沒人想到它會變成一場能源戰,甚至導致全球氣候變遷。
德國總理梅克爾二日在華府與歐巴馬會談後說,歐洲將檢討能源組合,不再全部依賴俄羅斯。德國是俄羅斯最大的歐盟貿易國,正推動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
金融危機前,歐洲樂於推動環保,是全球最乾淨的能源市場,如今經濟走弱,重回燃煤發電。美國是歐洲第二大煤炭供應國,僅次於俄羅斯,今年出口可望連續三年上升。英國近年進口量躍增九倍,德國廢核,也成為美國煤炭主要買家。
十年前美國煤炭出口量幾乎是零,如今出口量比率高達三分之一。在美國銷路不佳的高硫煤,為歐洲提供較低價選擇。煤電正受到熱捧,歐洲(特別是德國)雖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但它們有局限性。
歐洲煤炭協會表示,今年歐洲煤炭用量將增加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七,英國則高達百分之三十七。全球規畫興建的燃煤發電廠,將近一千兩百座。
去年十一月底,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波蘭華沙舉行的同時,世界煤業協會也在華沙開高峰會,聯合國呼籲不再採煤,但煤業代表稱,世界不能完全不用煤,因為在某些國家,煤是唯一的能源。波蘭高達九成的電力來自煤。
美國開發頁岩氣,電力公司紛紛關閉燃煤電廠,改用天然氣,二氧化碳排放量因而減少,煤炭則出口到歐洲,降低了歐洲的煤炭價格。
天然氣在美國比煤炭便宜,但歐洲受制於俄羅斯,天然氣是煤價好幾倍。德國的燃煤發電量是燃氣發電量的三倍,按照歐盟碳交易計畫,每排放一噸碳支付八歐元,價格太低,不足以影響企業決策。
牛津大學能源政策教授赫爾姆說,「現在正在發生的情況是,從核能轉向煤炭,從天然氣轉向煤炭。從氣候變化的視角看,這是你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
烏克蘭局勢緊張,美軍在東歐演習,並部署在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曾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摩爾多瓦已提高邊界戒備,防止烏克蘭亂局越境蔓延,並擔心成為下一個克里米亞。
烏克蘭亂局是否蔓延,容易短期內控制。但要力挽氣候變遷,就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