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範
我跟兒子是家中的素食主義者,說來都有因可循,也可說本該如此。
回想我小時候就不喜愛肉類,不小心吃到會作噁。四十歲那年,我參加了佛光山的教師夏令營,很放心地吃了一星期的素菜,結營下山回到彰化,想喝個熱湯,就在車站附近麵店點了一碗「豬肝麵」,吃了兩口就覺噁心,從此棄葷就素,一直茹素了三十七個年頭。
而我那個寶貝兒子更有趣了,還在我肚子裡時,就很有主見。每當我上市場買菜時,只要我靠近肉攤、魚攤,就會想吐,逼得我趕緊拔腿逃離;還有一次,是他念高中時,因肚子餓跑去住家附近吃麵,吃了一半胃就一陣翻攪,他吃的還是陽春麵耶。他回憶說,他是邊吃邊望著隔壁肉攤老闆一直剁肉,刀起刀落間,他頭就暈了。回家後,就此跟我一起吃素。
上了大學活動多,曾有一度覺得吃素跟同學聚餐很不方便,我說那你就吃「鍋邊素」,挑青菜、豆類、菇類吃。教書多年後,他辭去教職,到佛光山工作領職,從此便如魚得水,每天開心吃素菜。
數十年來,我從不主動勸人吃素,因為我覺得吃素是要有因緣的。其實吃素也同時是同理心、慈悲心的表現。我們不吃肉,不會很痛苦,但是當你吃一塊肉時,就有一隻動物被殺死,我們渾然不知,自己三餐吃的是這些動物的夢魘。
再以全球暖化而言,根據國科會的數據報告,甲烷的有害性比二氧化碳強二十一倍,而牲畜是產生甲烷的首要肇因。食用肉類需要飼養許多家畜動物,而家畜會排放出甲烷,例如,一頭牛一天最高可製造出六十公升的甲烷。大氣中的甲烷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由畜牧業飼養之家畜排放。如果能控制甲烷的主要來源,就可調節氣候、預防水災,也是對付土壤流失的最佳方法。
不過,這並不代表要所有人就此放棄肉食,但如果我們能先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做起,如一周吃一天素食,每餐減少肉的份量,以高蛋白的豆類、堅果取而代之,其實或多或少都對健康有幫助,也能讓地球少些負擔。
當然願意棄葷就素,從環保、愛心和營養健康,這三個角度來發想,從而建立利己、利人、利益地球上一切生靈的「健康素食觀」是最棒的。不過不能吃長素沒也關係,記得在朔望日(即農歷初一、十五日),海洋潮汐變化因月亮盈虧影響達到最大值時,我們人體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這時候,人的血氣要麼「最盛」、要麼「最衰」,總之,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容易犯錯,此時可藉素食來調和身心。
所以,請記住這句電視廣告詞:「老的,明阿仔初一(十五)要食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