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車教室 點亮貧童未來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2025.07.23
114觀看次
字級
許多曾受手推車教室幫助的街童,如今成為義工,將知識回饋給下一代。圖/取自FB@Kariton Klasrum
許多曾受手推車教室幫助的街童,如今成為義工,將知識回饋給下一代。圖/取自FB@Kariton Klasrum
埃弗倫(右2)為街童和弱勢族群提供教育資源,改變他們的命運。圖/取自Kariton Klasrum官網
孩子們圍坐在街頭,專注學習。圖/取自Kariton Klasrum官網
埃弗倫(左1)將手推車改裝成流動教室,深入菲律賓貧困社區,為兒童帶來知識與希望。圖/取自FB@Kariton Klasrum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菲律賓馬尼拉郊區狹窄街巷,一輛看似不起眼的手推車,正悄然點亮無數街頭兒童的未來。這輛名為「Kariton Klasrum」(手推車教室)的推車,並非用於拾荒,而是滿載書籍、鉛筆、牙刷及醫療用品的小型流動教室,由年輕義工推進城市最貧困的角落,將教育與希望送到孩子身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項獨特的教育模式,源自菲律賓教育家埃弗倫.佩尼亞弗洛里達(Efren Peñaflorida)的創意。童年時,他曾與家人住在垃圾場邊,靠母親的麵攤維生,曾一度封閉自己,直到遇見生命導師哈寧.馬納萊塞(Harnin Manalaysay),才開始走向正面的道路。高中時,他與朋友創辦了「活力青少年公司」(Dynamic Teen Company),倡議以教育取代暴力,他放棄海外工作機會,選擇留在社區幫助更多貧困孩子。

手推車教室以舊推車為基礎,內部裝載書籍、文具、簡易黑板與衛生用品,可穿狹窄巷弄、進入偏遠與貧困地區,克服傳統學校無法觸及的限制。

義工將教學內容帶到街上,透過遊戲、故事、音樂等互動方式吸引孩童參與,讓孩子在熟悉環境中自然學習,提升學習意願與自信。

除教學基礎  更注重身心健康

除了識字與基礎知識,手推車教室也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包括教導基本衛生習慣、提供簡單醫療物資、建立安全感與歸屬感。埃弗倫說:「我們的目標不是替代正規學校,而是幫助孩子準備好回到學校。」

更重要的是,許多義工本身就是曾經接受手推車教室幫助的街童,他們的生命故事不只啟發他人,也讓孩子更容易信任與投入,讓助人變成良性循環。14歲的凱斯就是其中之一,自幼被遺棄、4歲開始流浪的他,在一次垃圾場火災中,被團隊拯救。後來,他不僅學會讀寫,還成為教導其他街童的義工。

CNN年度英雄  拓展教育之光

手推車教室並非臨時的救援方案,而是長期深耕社區的教育行動。除了協助孩子返回正規教育,也提供營養補助、獎助金與家庭支援,全面翻轉孩童的生活現狀。

手推車教室的核心理念是:「如果孩子無法走進教室,就讓教室走向孩子。」這份教育行動,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一場改變命運的接力。這項計畫在菲律賓各地擴散,也走進印尼、肯亞等地。即便政府後續推出了貧戶子女就學補助,手推車教室仍以其「主動出擊」的模式,填補制度無法觸及的缺口。

埃弗倫在2009年獲選為CNN年度英雄,他感謝這份肯定讓更多人看見基層的需要。他說:「教育是讓人脫離貧困的唯一希望,而希望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你願意為他人多做一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