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哥倫比亞北部黑幫猖狂,二○一二年一月,竟向民眾懸賞要殺警官。四處散發的傳單寫著,凡殺警一名,「巫拉貝諾幫」提供五百美元賞金,如果殺害一名掃毒特警,賞金更高。特警不久前擊斃該幫首領,黑幫展開報復。
巫拉貝諾幫掌控販毒活動,那年元旦後,在各地架設路障,嚴格控管物流,並警告當地商家不得營業,使許多社區陷入癱瘓。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也宣布懸賞兩百一十萬美元,捉拿該幫新領導人。
人類住區 曾歷經黑暗
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就位於北部,素以「謀殺之都」聞名,令人聞風喪膽,毒品、爆炸和槍殺不斷。但經政府悉心改造,變成「創意之城」,去年獲《華爾街日報》和花旗集團選為「年度創意城市」。
今年,麥德林繼續改善貧民窟生活,包括推進教育及文化等發展,並舉行文化活動「麥德林繪畫生活」,為貧民窟增添色彩。本月五日至十一日舉行第七屆「世界城市論壇」與第七屆「世界城市青年大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約兩萬五千名代表參會。
世界城市論壇由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設立,每兩年召開一次,是探討世界城市發展、人居問題的國際高端論壇,是與「世界經濟論壇」齊名的世界三大盛會之一。本屆城市論壇的主題為「在發展中實現城市公平:生活型城市」。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特別受邀,在開幕式發言,並與市長加維里亞對談。
加維里亞說:「上世紀九○年代,麥德林經歷了一段很長的黑暗和痛苦時期。」
麥德林素稱「世界最危險地方」,從前每十萬個居民就有三百八十人遭殺害。去年,謀殺率僅為過去的十分之一,暴力事件也減少了。今年,麥德林重點在改造貧民窟,讓城市面貌改觀。
在最貧窮的地區建造基礎設施,如地鐵、纜車和山坡自動扶梯,讓人們無須攀爬三百五十個台階上下山。在地鐵和纜車交接的車站還設立圖書館。該市通訊部主管科雷亞說:「改造計畫讓人們對這個城市產生了歸屬感。」
居民巴爾德斯說:「這裡曾經是經常發生暴力事件的地方,人口不多,因此沒有任何交通設施。現在建立了這麼好的纜車和圖書館,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也有很多遊客到這裡參觀。」
麥德林今年繼續建設交通,發展教育、文化、醫療,以及部署安全部隊。因為即使已成「創意之城」,並不意味沒有犯罪,一些貧民窟仍有黑幫出沒。
哥國大毒梟 擁兵四萬
哥倫比亞史上最大的毒梟是埃斯科巴,一九九三年他被政府軍擊斃的民宅如今已成觀光景點。當時麥德林約有一百萬人前往參加他的葬禮,因為他「盜亦有道」,生前一直幫助窮人,還拿販毒的錢幫助建立一個小鎮,人民懷念他。
埃斯科巴曾被《財富》雜誌列為全球七大富豪,他的私人軍隊多達四萬人,裝備精良;他的私人專機「雲雀」是一架戰鬥直升機,原屬哥倫比亞海軍。埃斯科巴出動三架戰鬥機把「雲雀」迫降在自己的機場,據為己有,配有多管火箭筒及響尾蛇導彈。
美國政府一直想除掉埃斯科巴。一九八四年,在數十架美國F16戰鬥機和阿帕契直升機支援下,五千名哥國政府軍乘坐運輸機直搗埃斯科巴巢穴,打死一百五十名毒販,俘虜上千人。
埃斯科巴立即反擊,一個月後,槍殺了負責禁毒的司法部長,接著,五十多名毒販衝入司法部,試圖綁架正在開會的司法官員。四百多名軍警奮力抵抗,隨後,三百名攜帶地對地導彈的毒販前來增援,戰鬥持續到深夜,直到國防軍加入戰鬥,毒販才帶著五名法官和一名警察局長離去,留下十一名法官和三十四具員警的屍體。
美戰機50架 協助緝毒
一九八九年,美國太空總署動用偵察衛星和紅外熱像儀,確定了麥德林基地的準確位置,哥倫比亞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緝毒行動:美國兩百名特種隊員空降毒巢,數千哥國官兵合圍,再由五十架F16戰鬥機轟炸,進行毀滅性轟炸,但埃斯科巴奇跡般逃出來。一九九三年,埃斯科巴終被擊斃,結束其恐怖時代。
埃斯科巴莊園被改造為公園,供遊客參觀,這個莊園占地七千五百英畝,有各種娛樂設施、湖泊叢林景觀,還養著各種動物。不可思議的是,埃斯科巴有私人的西班牙鬥牛場,地底下有四通八達的隧道,當然,也有私人的飛機場,停放他的戰鬥機。
許多遊客長途跋涉,也要去看看深山叢林中的毒梟莊園:一個緝毒大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