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檢 (一六一一至一六四四年),明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年號崇禎。十八歲登基,他努力想挽救頻臨滅亡的朝廷,但宛如重症的局面,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頹勢。
思宗的兄長熹宗朱由校病死,因無子嗣,遺詔傳位由檢。然而天啟以後,明代官僚已嚴重腐化,民生凋敝、社會浮動,導致農民起義反抗;彼時,北方滿洲政權也日益強大,思宗正面臨危機四伏的嚴峻形勢。
他殷殷求治,很想力挽頹勢,但剛愎自用,多疑又急於速成的性格,導致在朝政中屢屢鑄下大錯。猶如急症下猛藥,不但政局沒好轉,反而愈來愈嚴重。崇禎十七年,明王朝已步入滅頂之境。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戰鬥中,屢戰屢敗,明朝已喪失鬥志。當北京內城被起義軍攻陷時,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今景山)。明朝覆滅。
崇禎皇帝死時以髮覆面,衣上有血書遺詔。文曰:「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皇帝的死,遺書為萬民請命,極其悲壯。
〈九思〉(上圖)這件橫幅書法,有能扛鼎的筆勢,字體結構緊實,氣象萬千。此是明朝崇禎皇帝親筆墨跡,作品的中央上方有花押,鈐有「崇禎御筆」的印記。觀墨跡懷其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