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帝王的書法,如同元代帝王的陵墓,至今還沒有發現,但這並不表示沒有。
彼時,文宗圖帖睦爾於天曆二年二月興建「奎章閣」,主要目的是以此處做為闡述先祖明訓、研究古昔治亂得失之地。閣內附設典藏,有經史、典籍、書畫、器物等歷代重要文物。編制有翰林、集賢學士等閣員,以備皇帝諮詢,並提供皇帝研考古帝王治術,為皇帝和貴族子弟講授經學的機構,由大學士傳授儒家經典及教授書法。
首任奎章閣大學士,分別是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兒迷失和趙世延。之後,康里巎巎(一二九五~一三四五,康里巎巎部色目人,元代屬欽察汗國,今屬新疆哈薩克),亦任職奎章閣大學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並曾任順帝的老師。
康里巎巎,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又號蓬累叟。元代成宗元貞元年至順帝至正五年,享年五十一歲。自幼從許衡學習儒術,受漢化教育,能博通群書。書法師虞世南、王羲之、米芾等書風,擅於楷、行、草等書體,行草書尤佳,行筆迅急,筆法遒勁。他與趙孟頫齊名,世稱「北巎南趙」。
康里巎巎重要的作品《述筆法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他節錄了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文,卷末(如圖):「魯公此文議論精絕,形容書法之要妙,今曉書意者莫如公。至順四年三月五日康里巎巎為麓庵大學士書。」他當時三十九歲,正值壯年,此卷用筆剛勁,走筆凌厲,頗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