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 西施在哪裡賞月 ──明月灣探幽

文/符芝瑛 圖/顧敏慎 |2014.03.05
1637觀看次
字級
 「山清水明幽靜靜,湖心飄來風一陣,行啊行!進啊進!」 圖/顧敏慎
 一推窗,古老瓦片映照著現代的天空。 圖/顧敏慎
 歷經千年仍健碩的老樟樹。 圖/顧敏慎

 「山清水明幽靜靜,湖心飄來風一陣,行啊行!進啊進!」

 這段歌詞裡說的湖就是中國大陸鼎鼎大名的太湖,湖面遼闊,四周圍繞著諸多歷史古城,其中蘇州更是人文薈萃,充滿思古幽情。每年農曆正月尾,蘇州西山的梅花綻放,吸引許多遊人賞梅。住在上海的我,也願意開一個多小時的車,與高潔芬芳的的梅花來一場早春的約會。

 今年可能是天候的關係,我去的那天梅花僅零星開了幾株,還沒呈現梅山梅海的盛況,不過,在尋梅的過程中,無意間闖進明月灣古村,反品味到獨特的水鄉風情。

 古村美麗的名字來自美麗的女子西施,相傳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曾與她攜手在此賞月。這個古村雖開放參觀,但似乎並非熱門景點,一百二十餘戶、約四百位居民不受影響,仍舊維繫沿襲了千年的生活方式,種植柑橘、枇杷、銀杏(果實為白果);或是泛舟太湖,捕撈魚蝦。

 明月灣村有四古:古樟樹、古石板街、古碼頭以及古建築。

 一入村口,高齡一千兩百歲的古樟樹張開寬闊雙臂歡迎我們,人站在它旁邊,不僅身軀小,心靈也變得謙卑。我們人活到百歲已經被稱為人瑞,這株老樟樹豈不是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村人說樹的一邊曾遭火燒雷劈,另一邊卻頑強的存活下來。抗戰時期,日本人進村,威脅要砍掉古樟,村人捨命保護,至今樹根部位還可見刀斧痕跡。

 古石板街由青石板鋪設,貫穿全村,長一四四○公尺,兩旁巧妙設計了排水道,雨後石板被沖洗得很乾淨,難怪當地人說,古時候女子穿著繡花鞋走路也不會沾汙。

 古碼頭則是對外交通的樞紐,多年來村裡人出門營生,或是運回所需物資,都靠這座碼頭。如今陸路可直達,碼頭的功能萎縮。短暫冬陽映照下,站在碼頭旁,波光瀲灩,枯樹倒影,美不勝收,如同走進一幅古畫之中。

 至於古建築,我在大陸遊歷過不少,明月灣的既不宏偉嵯峨,也不金碧輝煌,但透著股人間煙火氣,一代代人在屋子裡繁衍,老老實實營生,存一點錢搭出一間;兒子成親加蓋一邊。人人家門口一方小院,種著果樹蔬菜,稀稀疏疏籬笆裡養著雞鴨,不擔心跑掉,也不怕人來偷。

 我觀察到村裡也有老齡化與人口外流的現象,老老小小守著的古宅,如同外出遊子的衛星導航,無論去了哪裡,心中總有個歸來的方向。

 為了讓遊客覺得五十元人民幣的門票有所值,村裡也設了幾個展覽館,擺設的不是古董字畫、精美藝術品,而是原汁原味的民居生活用品,包括木雕花轎、大水缸、娃娃椅,甚至木製馬桶,在我眼中顯得難能可貴,趣味性十足,忍不住猛按快門拍照留念。

 其實明月灣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兩頰紅撲撲的小男孩、八十三歲還自己擔柴勞作的老翁;還有餵養村民的古井、碼頭邊嬉戲的水鴨,都值得細細玩味。

 羨慕村民安分知足的生命態度,彷彿古人筆下桃花源寫真重現;不去追究西施是否真的在此賞過月,僅僅是這樣的想像翩翩,已經夠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