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返鄉傳承之旅

文/符芝瑛 圖/顧敏慎 |2013.09.28
6658觀看次
字級
貪吃的海鷗在河海交界處捕食鮭魚。
體力不支的鮭魚死在返鄉路上。
這條小溪的上游是鮭魚出生地。

鮭魚返鄉的傳奇,以前就聽過不少。每年夏秋之交的三個月,年紀約四歲的鮭魚群從大海裡逆流回到出生的淡水上游產卵交配,旅程達上千公里。牠們一旦進入淡水便停止進食,一心一意溯溪而上,產卵交配完畢就自然死亡,結束一期的生命。

無論在哪條河誕生,鮭魚總會回到原來那條河產卵,這種記憶力種植在鮭魚的DNA裡,世世代代傳承,讓人無限著迷。

九月是鮭魚之旅的尾聲,我在有「鮭魚之都」的凱契根(Ketchikan)聆聽這種奇妙生物的生命最終樂章。從河海交會口徒步,就可以看到數量驚人的鮭魚正奮力往上游,而一些已經筋疲力盡的夥伴則陳屍在岸邊的淺灘或飄浮在河水中。撿便宜的海鷗飛來大快朵頤,我還看到一隻海豹已經吃到肚皮圓滾滾。聽說阿拉斯加棕熊每年也會「守溪待鮭」,大量捕食蛋白質豐富的鮭魚,儲存能量好度過漫長冬眠。可惜無緣一見。

在一處高低差約五公尺的溪流處,我們從橋上觀察,數以百隻的鮭魚彈跳躍起,試圖衝過湍急水流往上前進,一次一次,不屈不撓,我忍不住為牠們加油,「Go!Go!」也由衷敬佩這些小傢伙堅強的意志力,換成我們人類,能不能做到?

終於到了目的地,一處上游的淺灘,母魚用尾巴掃出一片平地,在石頭上面產卵,公魚立刻上前撒下精子,兩者結合,便開始新的生命周期。公魚母魚不久後便死亡,成為蛆蟲或小魚小蝦的食物;待小鮭魚孵化,這些蛆蟲或小魚小蝦,又成為小鮭魚的食物。親代的死亡之必要,孕育子代生存之可能,不斷循環,綿延年年。

據科學家研究,在溪中孵化的小鮭魚,大約只有千分之一能夠存活,然後順著祖先的道路,一趟趟在大海與溪流中往返。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鮭魚身上充分顯現。不過,人類的刻意加工打破了這個道裡,因為鮭魚的高經濟價值,阿拉斯加以人工方式養殖鮭魚,使得牠們被圈養在一定範圍內,喪失了遨遊大海的機會,也不再需要逆流而上繁衍下一代。人類取代上帝,主宰鮭魚的命運,對牠們而言,不知是禍是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