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校園廣場命名事件

 |2014.01.20
2012觀看次
字級

 成功大學學生票選新廣場名稱事件,原本只是一個校內活動。校方認為學生所票選出的名稱「南榕廣場」太「政治化」,擬不採用。卻因校方後續的處理行動引起爭議,反而將此事件演變成為全國矚目的新聞事件。讓國人有機會重新省視發生在威權時代的鄭南榕自焚事件與各級校園內充斥著政治符號這兩個情況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成大「南榕廣場」事件已經出現了正面的意義。

 成功大學校方在此一事件中所展現出的作法,其決策過程恐怕會成為笑柄,不但傷害了成大的校譽,未來成大行政部門的決策誠信,也會被成大的師生打折扣。

 更讓人驚訝的是,威權時代的陰影仍籠罩在成大這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心中。事實上,從各級校園中和社會上仍充斥「黨國一體」的符號,就可以看出台灣還沒完全走出威權的制約。如果我們還繼續強迫人民或學生認同過去的價值觀,台灣社會恐怕很難走出意識型態對立的局面。

 成大校方開放讓學生票選新廣場的名稱,在發現學生票選的名稱不合意後即不承認票選的結果;並進而取消票選活動,除了顯現決策者仍然無法跳脫威權時的思惟之外,也暴露出缺乏民主的素養。

 退一步來說,縱使要否決學生票選的結果,成大至少要拿出充分的理由。有人聲稱廣場命名不應太政治化,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正視的說法,但偏偏成大校園內仍有多處政治意涵濃厚的命名或銅像。之前曾有學生社團挑戰這些政治圖騰時學校還刻意維護,因此「不應太政治化」的理由難以說服學生。

 過往的政治人物對成大的影響也已是成大校史的一部分,不見得要移除威權統治者的遺跡,但最少要像德國保留猶太難民營與毒氣室般,客觀詮釋時代的故事,以愓來茲。成大若能利用此一機會,成為全國第一個處理政治圖騰的校園,或重新詮釋這些圖騰的意義,以免後人被誤導,則「南榕廣場」事件就變得有意義了。

 大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在培養有獨立思考、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學生,並期望大學畢業生成為社會的中堅,數十年來各大學的師生確實做了很多關懷社會、改變社會的運動;但獨善其身的學者仍不在少數。難怪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日前在台南舉行的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上,呼籲大學校長應有古時國子監的期許,不要再存有白色恐怖的疑慮,以致對不公不義的事件默不作聲。大學校長若有明哲保身的心態,又如何能引領學校團隊扮演社會良心的角色?又如何能培養出有獨立思考、批判的學生?

 台灣社會如果要走出藍、綠對立的局面,得先袪除猶存在人們心中威權政治的制約,成大「南榕廣場」的事件,提供我們一個省思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