琇琴。圖/文子提供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琇琴近年戲約滿檔,連續劇、電視、電影及主持等工作緊緊相軋;但她一聽到澎恰恰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籌辦「攜手同圓—慈善義唱會」,立即表達加意願。「我和佛光山早有因緣,多年前,我和錦雯以『錦繡二重唱』為佛光山錄製了《人間音緣》合輯;這次再為佛光山而唱,因緣難得。」她說。
琇琴以民歌手入行,近年跨行演戲,戲路亨通,比「錦繡」時期還紅。「我運氣真好,我很感謝,表演不是本科,一路很多貴人幫助。我很有福報。」她笑說。
演戲找到自己的價值
從歌手轉型到演員,琇琴始料未及;更讓她意外的是,演戲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她說:「從戲劇情節裡,我找到了解自己的方法,看見過去自己負面的情緒,慢慢找回失落的自信。演戲後再回來唱歌,我才發現唱歌和演戲是同一邏輯。一首歌就是一情境,一場戲也有它的情緒;歌手和演員一樣,都是把角色詮釋好。認知這道理後,我心開意解,樂在其中。」
去年琇琴拍戲時受傷,爆裂性骨折,震驚戲迷和友人。「當我受傷的那一剎那,沒有其他的想法,只跟老天爺懺悔。向神佛說,我對不起身體,讓自己受傷了;請您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重回舞台。」琇琴無限感懷地說。她住院時,親朋圍繞、長官歌迷集氣祝福,她頓然有所悟:「原來人生最珍貴的就是這些了,這些人情,是我此生最大的財富。」
自認命是撿來的
自認「命是撿來的」,重回工作崗位後的琇琴,每一天都工作得很開心。「即使是等戲,我都覺得像是賺到的。我可以看想看的書、聽音樂、背劇本,或和大家相處……。我把握每個空檔,活在當下。因為走過生命關卡,能在演藝圈有固定且興趣的工作,我沒有任何抱怨。」她說。
近年來琇琴接演最多的就是大愛劇場的戲。這些師兄姊的故事,都是從艱難中悟道、從挫折中再起的勵志範本,琇琴說:「我從他們的身上學習,同時還能賺錢,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工作了!」
把人做好 把事做好
接演大愛劇場後,開啟琇琴的佛教信仰,這個信仰與日俱堅。「以前不懂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信仰教導我『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我不敢說我在『修』,只是學習每天修正自己的行為,心口合一,改正壞習慣,作一個真人。」她說。
歷經藝海起伏,琇琴深深體會到:「當藝人,其實有一分社會責任。藝人並不偉大,但如果他唱的歌可以感動人、讓人開心;他演的角色可以陪伴人走過低潮,就是小小的奉獻。」
回首這一年,琇琴充滿感恩之心。「今年對我而言,是『把握時機』的一年。過去幾年,我還懵懵懂懂,今年一切重整,我認知到把握機會的重要。而今社會亂象多,所以我們要更精進,不能隨波逐流,要把握機會作對生命有意義的事。」
多付出、多奉獻、回饋家人、珍愛自己…,是琇琴對明年的展望。她說:「我從不覺得自己受過傷,我的信仰讓我更堅強、勇敢。人的生病不在身體,而在心靈。祈祝大家都有更健康亮麗的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