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系列 社論 儒家思想的價值

 |2013.12.20
2238觀看次
字級

 獲得食品安全標章GMP認證廠商的產品,仍多偽劣產品,使國家認證喪失公信力,讓衛福部長邱文達感嘆「人心險惡」。

 法律多半是針對「已知」而訂定,無法「預知」新犯罪手法而防患於先,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不肖廠商殫精竭慮鑽漏洞,政府都不得不承認「敗給人心險惡」。資本主義追求利潤最大化,各國都有黑心商品,輿論與學術界認為,除了完善監督機制之外,最重要的是重整國民的道德體系。

 近年大陸經濟高速發展,諸多負面問題,特別是道德觀念衰退,引起人們思考,並逐漸形成文化回歸傾向,國學熱是主要趨勢。國學的核心是儒學,國學熱是孔孟之道的現代應用,最重要的是德與信,即誠信道德的建立和堅守。失德所以黑心,造成社會信任崩潰。儘管有的惡行可用制度規範,但更要在道德範圍內解決;譬如媒體最常強調自律,而自律靠的是「行己有恥」的恪守。

 中國現代化歷程中,儒家思想幾經波折。五四運動強調西化,否定儒家;大陸文革時「破四舊,立四新」,將儒家視為舊包袱。社會學家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書中提及儒家思想,認為是妨礙中國現代化的絆腳石。五○至六○年代的現代化理論,更在傳統、現代的二元框架下,附和韋伯的觀點。

 七○至八○年代,美國目睹亞裔的經濟成功,認為是儒家文化薰陶的結果。同時期大陸興起「文化熱」,號稱是新一波啟蒙運動,反思傳統文化。另方面,新加坡強人李光耀極度推崇儒家文化,以此連結經濟發展,形塑「亞洲價值」。

 九○年代起,在民族主義與在地化思潮影響下,中國的國學熱更加湧動;尤其隨著全球化效應擴及民眾生活各領域,學界加深思考如何藉由新儒學,因應以西方價值為核心的全球化文化。在一連串黑心產品事件爆發後,重新檢視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可有不同的見解: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也許阻礙了現代化的腳步;但另一部分可能反而能救治資本主義之病。

 近百年來的現代化,主要就是指西化,政治上是民主制度,經濟上是資本主義,文化上是認同西方的價值。二次大戰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致力於現代化,卻出現一些扞格不入之處。不僅新興國家如此,歐美等先進國家也是。多國政府貪腐,經濟破產;資本主義導致貧富差距懸殊,激發出像美國「百分之九十九」的民眾占領象徵「百分之一」的華爾街,在全球獲得迴響。

 講道德重整,常流於誇誇而談;講儒學復興,會被視為老夫子,何況中國雖重儒學,幾千年來仍是朝代更迭;雖偶有治世,卻仍多亂世。外國沒有儒學,將如何療癒民主、經濟之病?若要以現代儒學來因應全球化,還是不能忽視國際經驗。反過來看,除了重整國民的道德體系,建構完善的政經制度才是治本之道。 (系列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