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劇《半澤直樹》創高收視率,其經典對白「有仇必報,加倍奉還」成為時下流行語。當前社會人與人間,爾虞我詐,全無道德可言。本報有鑑於此,推出儒家經典《論語》旨意系列社論,期能有助於重整道德,再建倫理。
今年九月新學期,大陸近三十所高中引進台灣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是台灣國學教材首次進入大陸課堂。大陸學者表示,這套教材內容並非照搬經典,而是有特色編排,做得很好。
近年大陸國學教育需求旺盛,不少學校開課、編教材,但大多未形成體系,只停留在經典誦讀。專家認為,引進台灣國學教材是一次「探索性典範」,是對大陸國學教育的彌補。
台灣從民國四十三年開始,高中課程就有《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屬於必修科目。民進黨執政後,改為選修,且只讀論孟,經文壇大老搶救,幾經變革,目前改為兩年必選四學分,四書都教,但升大學不考。
大陸文革時期視傳統為落伍,導致整個世代與傳統文化脫節,國學教育薄弱;如今雖引進台灣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但師資嚴重匱乏,連老師都覺得內容太深,遑論教學生。
大陸在文革時「批孔揚秦」,如今為了重振傳統文化,非常積極「打響孔子文化品牌」。山東曲阜的尼山是孔子誕生地,有建於北魏時期的尼山孔廟及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尼山文化遺產」今年九月修繕完工,這是山東省首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展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前年,山東省提出在曲阜設立「文化特區」,振興特色文化產業。今年一月,更與文化部達成協議,創建曲阜「文化經濟特區」,統籌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這種作法,類似台灣的文創經濟,當今歐美及日韓等國早已視文化輸出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前此,大陸就致力於在全球各地創建孔子學院。這是中外合作的非營利教育機構,除了漢語教學,更希望加強各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如今,全球已建立四百三十五所孔子學院和六百四十四個孔子課堂,分布在一百一十七個國家地區。今年初,北京發布新的孔子學院發展規畫,全力推進「新漢學計畫」,針對各國年輕人,希望培養新一代漢學家。
孔子學院在世界廣設據點,引發西方國家質疑。認為在傳授漢語之外,也在灌輸意識形態,藉此影響對中國的評價。過去也有美國知名學府以「中國的政治意圖不明」為由,拒絕讓孔子學院進駐。
美國華盛頓智庫「二○四九計畫」研究所十月公布報告,指中國開展的政治戰已超越傳統的公共外交範疇,「孔子學院」隱然成為政治戰工具,企圖左右美國對北京的政策和輿論。
一個文化的復興與推廣被質疑是政治戰,顯見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憂。二次大戰後,美國文化風行全世界,也引起一些歐洲國家憂心,英國即有人反彈,認為侵蝕了英國傳統文化。好萊塢電影有意無意地成為宣揚「美國主義」的利器;在一些阿拉伯國家,美國速食連鎖店甚至被拒絕開設。
文化隨著國力推展到其他國家,古今中外皆然。現在各國發展文化經濟,更是全球化的趨勢。對中國來說,重振國學、恢復傳統文化是必要的,引進台灣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有益於兩岸文化交流。(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