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少子化的影響,今年全國高中職招生缺額達六萬六千多人,連都會區周邊的公立高中都大幅減班,私立高中職的招生狀況更不理想;而大學招生缺額的情況更感憂心。私校辦學日益艱辛,使得私校退場機制的建立成為教育部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私立高中職的招生情形有極大的落差,部分「明星級」的私立高中出現擠破頭的現象;因此對於招生不佳的私校,有人會從「市場機制」的角度來思考,認為既然招不到學生就應該退出市場。解決私校招生不足的情況固然要從供需問題著手,但教育事業不能純然從「市場」的角度來處置,否則會有喪失多元性之虞。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理想,看到學生有成就,老師也與有榮焉。但明星學校老師的用心程度,可能是無法與心智障礙特教班的老師相較,但社會給名校老師的掌聲永遠都比給特教老師的來得響亮,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可以顯現心智障礙特教老師的可貴精神。
一些「後段班」的私立高中職也具有部分特殊教育的特質,老師付出十分的心力,雖只獲得三分、五分的回報,但對有些學生來說卻是倍數的成長。如仍以大學升學率的單一標準來看待其辦學績效,對私校的老師來說是不公平的。媒體報導私校學生違反社會秩序或行為不良的情形較公立學校普遍,就歸責於私校沒把學生管好,也犯了倒果為因的毛病。私校其實是承受家庭和社會教育不當的惡果,也幸好有這些私校的老師陪著這一群青少年走過血氣方剛的年紀,不但減少其誤入歧途的機會,也有助於維持社會安定。
很多私校的老師或教官都有在三更半夜被找到派出所領回學生的經驗,有些學生的家庭失能,有些是學生家長氣得賭氣拒絕領回子女,警察只好求助於老師。這不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作得出來的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容易;但能長期在後段志願的私校服務,且還誨人不倦的老師更值得社會尊敬。很多私立學校的學生資質並不差,只是在家庭得不到溫暖或在國中小學階段被忽視;如果在高中時老師能拉一把,絕對會往正向發展,每個「後段私校」都有這類的成功故事。
我們除了要對所有的老師們表達深深的敬意,更要特別感謝長期被忽略的私校老師對社會的貢獻;如果不是他們留在校園裡導正其態度與行為,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陪同學生們度過反叛期,台灣的社會不會如此安定,私校老師為學生所付出的絕對高於公立學校。
當社會在思考私立學校的退場機制時,必須嚴肅的想一想公立高中職有能力承擔私校在教學之外的功能嗎?對行為不當的學生是要留在校內導正,或把他「踢」出校門成為社會治安的隱憂?請教育決策者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