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馥伶
兔子毛球來到我們家已七年,加上前面主人家的歲月,掐指算算,牠至少也有十歲了。根據前主人的敘述,毛球的手足都沒活超過五歲。上星期六開始,毛球就不肯吃草了,試了好幾種食草,牠就是不願意吃,連最愛的青菜也都不屑一顧,一直躲著我們。是時候到了嗎?還是只是耍耍脾氣?
好不容易熬到動物醫院開門,獸醫姐姐說,應該又是牙齒的毛病(去年有兩次牙齒長膿包),考慮毛球的年紀、狀況及她醫院的設備,建議轉院。
介紹幾家非犬科醫院,拿了資料回家打電話,居然還得排預約。心中害怕,默默祈禱著千萬不要把牠帶離開我們,尤其是愛牠如命的小烏龜(小兒子)怎能承受?
但若是時間到了,也強留不來。該如何面對生命的消逝;如何讓小烏龜接受他第一隻寵物的生命終曲;又為了尊重生命,該讓毛球接受積極醫療或舒適地在家等待時間的降臨。這生命教育的功課,是我們全家必修的學分。
開家庭會議討論的結果是,先看看醫生怎麼判斷再說,不過,前提是以減輕毛球的痛苦為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