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小燕子,如今的億元女導演,從影以來的趙薇一直是事業與學業兩得意。
一九九七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北京電影學院的趙薇,遇上台灣作家瓊瑤,兩人合作第一齣連續劇《還珠格格》,就在台灣、大陸、香港、蒙古、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越南,甚至泰國等和歐美華人社區,颳起「小燕子炫風」,尤其在內地所創下的電視收視率紀錄,十幾年來從未被超越過。
以一九九八年在台灣首播的第一部來說,平均收視率為百分之十二點零一,大陸首播收視率則為百分之四十五,單集最高平均百分之五十八。第二部更為驚人,平均收視率直衝百分之五十二,單集最高百分之六十五。
今年,趙薇的導演處女作、也是她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班的畢業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僅讓她拿到九十九分成績光榮畢業,影片在四月二十六日上映當天,票房就超過人民幣四千五百萬元,打破喜劇片《人再冏途之泰囧》的首日票房紀錄,根據《中國電影報》發布數據,截止五月二十六日,內地累計票房超過人民幣七點一億元,趙薇成了第一個處女作破億的女導演。
而且伴隨著票房業績,投資拍攝的傳播公司股票上漲,荷包滿滿。根據中國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統計,五月八日光線股票就已漲停,前後十三個交易日,股價上漲百分之六十點九四。
電影並非自傳
這部改編自當紅網路作家辛夷塢同名小說的電影,由香港知名導演關錦鵬擔任監製,曾入圍金馬獎最佳編劇的李檣負責改編劇本,趙薇找了兩岸年輕演員趙又廷、韓庚、楊子姍、劉雅瑟、江疏影等人來詮釋戲中角色,好友王菲則演唱主題曲〈致青春〉。
上映前,趙薇聽說同行為這部影片開了「賭盤」,大家都在猜最終票房會有多少,媒體要她自己預估,她說,「其實我也非常好奇,因為我覺得它非常不同於現在市場上其他所有成功的電影,沒法用任何成功的電影來衡量它可能會有多少票房,讓我來猜這真的太刺激了,只能希望觀眾最後給我們一個答案」。
如今票房衝出亮眼成績,許多人開始佩服起趙薇對於電影題材的掌握得當,但她在接受陸媒專訪時卻坦言,沒有考慮市場,只是選擇了「自己有感覺的題材」,她說,「青春、愛情、成長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也是大家都會有共鳴的。我對青春很有感受,所以要拍一個自己有感覺的題材。」許多影迷紛紛揣測電影其實就是她的個人故事,她強調,故事並非自傳,「我的青春沒裡面的人物那麼傳奇和鮮明,而是很迷惘,很沒安全感的。」她用水來比喻自己的青春,「放在不同的容器就會有不同的形狀,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因為那是青春嘛,只有長大才知道該做什麼。」
享受蓬頭垢面
當紅電影,話題不斷,趙薇「演而優則導」,粉絲好奇的是擔任導演時她呈現何種樣貌,「有問必答」的趙薇向媒體透露,自己在片場經常「蓬頭垢面,衣冠不整」,但她十分享受「這種注意力不在穿衣打扮上的導演時光」。監製關錦鵬則用「強悍」二字,形容擔任導演時的趙薇,「她第一天就拍了三十個小時,當時我都害怕人員會全部跑掉。」但趙薇的現場控制能力表現不俗,讓這個擁有豐富導演經驗的監製也感到意外。
相較於演員專注演技,導演最重要的是募集資金、管控收支,求好心切的趙薇得自掏腰包應付超支的費用,她說,超支的原因是拍攝時間過長,「兩個月的戲拍了四個月。拍得慢是因為想拍好,不斷地重拍,而且新人演員很多,有些人連走位都不會,他們都跟我說,拍完這部戲像上了一堂課。」
表達女性觀點
演員的專業在於詮釋角色是否淋漓盡致,導演則藉由作品表達觀點。電影裡,來自各方的四個室友,不管是遭到偷竊誣陷、怒砸學校小賣部的朱小北;毅然放棄男友、堅持非富不嫁的黎維娟;或是敢愛敢恨的鄭微、為愛犧牲性命的阮莞,每個角色在趙薇的鏡頭下,都是勇敢而剛強,無疑代表趙薇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誠如影迷所評論,「趙薇的青春電影裡面只有趙薇。殊不知,若不是趙薇在經歷那麼多之後,恐怕不會有這麼堅強的青春。」
談青春說愛情
青春與愛情,在創作領域中,無論小說、詩歌、電影、戲劇,是永遠的話題。
「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場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場傷痛,來不及了。/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趙薇在電影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表達對於青春的看法。
票房超過人民幣七億元的電影,自首映後,網路上討論的聲音不曾間斷,不少人認為這部影片粗糙、稚嫩、膚淺、平庸,但也有網友認為,一部結合電影王菲歌聲、可愛女演員、帥氣男主角,不僅好看,也帶領觀眾回到了自己的大學生活,「我的青春還在,和《那年一起追的女孩》一樣,帶我回到了過去。」
在眾多評論中,最有趣的莫過於,有人認為這類青春電影是專屬於趙薇的,因為「馮小剛們」是拍不出來的,「因為他們老了。所以張藝謀把《山楂樹之戀》(二○一○年文藝電影)拍得稀爛也不足怪,一個五十多歲的老男人要是能拍出春青逼人的青春片,這人心得多年輕,別難為老張了。」
新世代青春夢想
每一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世代的青春,如此評論未免過於辛辣毒舌。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辛夷塢(原名蔣春玲),是中國炙手可熱的「八○後」女作家,作品長居排行榜冠軍,而且陸續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累計銷量突破三百萬冊。她和許多網路寫手一樣,一開始只因為「很閒」,隨意在網路上發表作品,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
生於一九八一年的辛夷塢,屬於大陸計畫生育制度下的獨生子女世代。這個世代的特色是,在家中雖三千寵愛集於一身,但來自父母與家族的監督、課業上的壓力也是加倍的,一旦熬過高中和大學聯考,脫離父母進入大學校園,無不企望享受自由、盡情揮灑青春。
因此,在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無論在服裝、髮型,還是道具,我們都聞到了濃濃的九○年代的氛圍,充滿懷舊氣息。像是每一屆的學長總在新生開學時對美麗學妹獻殷勤,學生社團活動熱情洋溢,在文藝晚會上高唱屬於激情澎湃的勵志歌曲〈紅日〉(一九九二年由歌手李克勤主唱作詞),學生宿舍內張貼的是電影海報《阮玲玉》……等。
但「八○後」的原著,最後還是要由一九六八年生、今年已四十五歲、曾入圍金馬獎最佳編劇的李檣,妙筆幻化成精采的劇本。電影中一句句經典台詞,表達了對人生、對愛情的理解與喟嘆。像是:
「愛情就像一條河,我們都是瞎子,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
「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釐米差池。」
「我曾經以為我沒有你的愛會死,其實愛情死不了人。它只會在最疼的地方紮上一針,然後我們久病成醫,我們百煉成鋼。」
「你知道滿天星的花語是什麼嗎?是甘願當配角,沒有人知道我一直愛著你。我懷揣著對你的愛,就像懷揣著贓物的竊賊一樣,從來不敢把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輩子那麼長,一天沒到終點,你就一天不知道,哪個人才能陪你走到終點。有時候遇到一個人,以為就是她了,其實她也不過是你人生中的一個過客而已。
戲終人散,最後留在影迷心中的,恐怕就是這一句句的智慧話語吧!
小檔案
趙薇,1976年3月12日出生於中國安徽省蕪湖市,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小學教師。自小學習鋼琴和舞蹈的趙薇,1994年從蕪湖師範學校畢業後,放棄學校分配的工作,飛赴上海考取中國電影大師謝晉所創辦的謝晉恒通明星學校,畢業時在謝晉作品《女兒谷》中扮演女主角之一,這部影片後來被選為聯合國婦女大會特別放映影片,還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獲頒特別榮譽獎。
從影以來,趙薇總是努力兼顧事業與學業,她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演出《還珠格格》享譽兩岸三地,畢業時仍獲得好成績。今年她將首次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當作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作品,票房同樣亮眼,據統計已超過人民幣七億元。
趙薇可說是中國唯一榮獲影視歌三領域最佳女演員、最佳女歌手獎的超級巨星。其中在電影方面榮獲26座影后桂冠;電視9座;音樂17座歌后桂冠,專輯總銷量達900萬張,2012年9月獲頒法國騎士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