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護生畫,七十差一幅;
星洲廣洽僧,寄我一函牘。
自言上元日,乘車訪幽獨;
車中有乘客,繩縛五雞足。
云將去割烹,以助元宵樂;
五雞見老僧,叩首且舉目。
分明求救援,有口不能哭;
老僧為乞命,願用金錢贖。
番幣十五圓,雪此一冤獄;
放之光明山,永不受殺戮。
此僧真慈悲,此雞真幸福;
我為作此歌,又為作此幅。
護生第三集,至此方滿足。
——〈緣緣堂主詩〉
這幅〈幸福的雞〉漫畫中的五隻雞,渾圓壯碩,一臉快樂幸福的模樣。看牠們如此悠閒,似乎正愉快地在談天說地。雞隻有的已飽餐,有的還在進食,地上仍有餘糧,可見牠們有吃不完的稻穀,生活供養豐腴不缺,又沒有被宰殺的驚疑,當然非常幸福。
而這幾隻雞之所以會如此幸福,是來自於人的慈悲。
這位慈悲與五隻雞結下善緣的人,就是廣洽法師(一九○○~一九九四年,福建泉州人),一九二一年在廈門南普陀寺旁的普照寺剃度。中日戰爭爆發時應剃度師瑞今法師之邀,前往新加坡龍山寺協助弘化,後來擔任住持。
二○○七年三月四日新加坡的「廣洽紀念館」在納丹總統主持下開幕,館藏的藝術品多為法師收藏齊白石、徐悲鴻、弘一法師、豐子愷、馬一浮、夏丐尊、葉聖陶、俞平伯、王震、陳師曾、葉恭綽、郁達夫等所贈的墨寶。法師廣結善緣,與這些大師都是至交,豐子愷《護生畫集》亦是由他募款印刷問世的。
慈悲的廣洽法師坐車出遊時,在車上見到這五隻雞對他「叩首且舉目,分明求救援,有口不能哭」,法師非常同情。試想,這五隻雞又沒犯罪,卻即將被處死,分明是冤獄
。 因此他慷慷地以「番幣十五圓,雪此一冤獄」。子愷先生和所有閱畫的人都會覺「此僧真慈悲,此雞真幸福」。
廣洽法師將五隻雞「放之光明山,永不受殺戮」。這才是真正的放生,不像現代放生預先去訂購動物,讓動物受到捕捉的驚嚇,然後在運送過程中很多都因擁擠和驚恐而死;放生後更大量死亡,因為河裡的放到海裡去,東邊的放到西邊去,生態環境完全不同,牠們如何活得下去?放生時沒被折磨死的,很快被等在一旁的商人捕捉或撈獲,再度成為下一次被放生「商品」,讓放生成為商業行為,也變成令人詬病的殘忍「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