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二○○四年大幅開放東歐人移民英國,移民快速擴張,更約有五十五萬波蘭人到英國生根,波蘭語成為英國第二大語言,取代印度─伊朗語族。
首相卡麥隆直言「這些移民來得太多,成長得太快。我們必須想辦法,阻止有心的移民繼續瓜分我們的社福資源。」近年英國經濟低迷,醫療與社福補助都明顯縮水,移民成為民怨焦點,批評他們搶走工作,「分享」社福補助。
由於外國人愈來愈多,英國鄉間常見的「私人產業,非請勿入」警告牌都寫成好幾國文字。譬如劍橋郡一家食品加工廠,僱用許多東歐工人,附近一個私人湖泊的告示牌,就用了英文、波蘭文、立陶宛文、烏克蘭文、保加利亞文和俄文。
曼徹斯特這個大城市,更彷彿語言的聯合國,可以聽到世界各地的一百五十種語言。其中最熱鬧的是曼徹斯特北區的「奇坦丘路」,這一條不長的路上,有四成八的人母語不是英語,放眼盡是波蘭、清真、猶太餐廳。
英國其實也重視新移民的權利,勞工部提供一百六十五種語言的翻譯,幫助需要工作的人或是不會說英文的勞工。
光是翻譯,一年就要花三百五十萬英鎊,大約一億六千萬台幣。依照勞工部的資料,上個會計年度提供了二十七萬多次的翻譯服務,最常用翻譯的是波蘭裔英國人,他們用了五萬一千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