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陽光暖融融,照向小朋友的歡聲笑語,新店劍聲幼兒園一片吱吱喳喳,給道貌岸然的園名帶來跳TONE的趣味。圖/沈松清
冬日陽光暖融融,照向小朋友的歡聲笑語,新店劍聲幼兒園一片吱吱喳喳,給道貌岸然的園名帶來跳TONE的趣味。跨越歷史四十年,這間知名幼兒園原由國大代表熊恢在南昌創校,兩岸阻隔後來到台灣,因義女熊明月奔走才得以復校。
「人生像個拼圖,我很幸運在每個過程都遇見良師益友,拼出一個與志趣吻合的人生。」如今已變熊奶奶的小熊園長生長在兄弟姊妹有十人的大家庭,和年齡接近的晚輩相處和諧,與童真為伍因此成為最大志趣,「自家兒女長大後,轉移責任到社區小朋友身上,自由自在,不受牽絆為自己而活,六十歲後得到從來沒有過的快樂。」
往前推算四十餘年,熊明月鎮日汲汲營營的,莫不是為娘家與夫家而失去自己,雖然家中排行最小,但是礙於生活的艱困,由自己這么女來面對食指浩繁也是命定,「鄉下謀生不易,兄姊沒辦法面對競爭,我挺身而出當女工,幫傭賺錢,揮不掉老邁雙親那憂苦的眼神,就我來扛吧,有多少力扛多少。」
熊明月帶著小她沒幾歲的姪女到處打工賺錢。在紡織廠,右手差點被捲進去,到後火車站看著牆上的紅字條找臨時工,更記得媽媽的叮嚀,「不能替人煮飯,不能幫人剃頭,也不去撞球場做計分小姐。」
在社會起起伏伏,直到遇見旅日教育家熊恢,姑姪兩人日夜認真為老人家輪班當助理,助其一步步實現劍聲中學復校的夢想,才得以從女工變夜校生,完成大學學業。熊明月指著幼稚園的連棟建築說,「當年政府配屋給國大代表,一戶兩萬元,義父把這屋子留給尚值青春年華的我,我其實那裡懂創業?只知道,教我英文,教我書法的義父對我恩同再造,我一定要節制,要善用義父微薄的撫恤金辦學校,像愚公移山一樣。」找來哥哥的三個孩子,再對外招生三個,湊足六個學生起家,自己開車,姪女當隨車姊姊,一切都克勤克儉……
看著如今滿園共有千百學生在此蹦跳,熊明月說,創業首要條件是「有心」。二十歲出頭的小女生本愛打扮,對花花世界充滿好奇,外界的誘惑也從來沒斷過,然而,當年的自己就因為對義父有回報之心而埋首復校,「雖然因經驗有限而跌跌撞撞,只要不改意志,堅持向前走,一定能到達目標。」
前年,熊明月六十歲,自覺已無遺憾,決定退隱田園,回到彰化老家種菜過活:「我原以為可以完全放下,享受鄉下的清新空氣。」試了兩年,卻終於意識到離開幼稚園太匆匆,專業與基礎兩項評鑑猶需要她在事業生涯下半場挺直向前行。於是,重新回到熟悉的幼兒園,熊奶奶瞇眼笑起,迎接不懈的第四個十年。
幼教老師的10個叮嚀
1.確認生涯目標,無所懼的努力以赴。
2.願意為幼兒教育做超出職責的事。
3.確定工作成果有被注意到。
4.主動要求負責更多的責任。
5.爭取來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6.學習新的技能,永遠不知足。
7.找一位師父帶路,學得更精,更快。
8.累積經驗,發揮教育下一代熱忱。
9.當一個受歡迎的老師。
10.創造機會,不要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