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質豐富的山藥圖/記者楊慧玉
文與圖/記者楊慧玉
特產
基隆山藥竄起 農業春燕回巢
山多平原少;冬季多雨,夏季又易缺水的基隆,農業發展總是受限。早期茶葉興盛一時,之後,隨著煤礦業崛起,農業式微;如今,儘管礦業早就退場,但離農已成定局,土地也經世代分割,整合不易,農業似乎難再回春。
然而青山依舊在,土地蘊藏許久的生命力,以及農家子弟對農業的孺慕之情,悄悄在壤土中竄動、在心中澎湃,農業的命脈還在,就能繼續開花結果。
雖然地形、氣候受限,但還是有某些作物適合生長,栽培於山區的「基隆山藥」便是其一,不僅適應基隆的氣候,更因為這樣的氣候使得所含抗癌功能的「皂甘」成分高於其他地區;產量雖不高,卻因品質與成分優異,而成為學術研究時不可或缺的樣本,不啻是近年基隆冬季最具代表性的作物。
基隆市農會督導員陳建安指出,台灣山藥種類繁多,原生種中以基隆山藥、台北的淮山藥、屏東的恆春山藥以及細葉野山藥為主;而基隆山藥因口感綿密細緻,具有特殊香氣,以及較高的藥用性質,最受日本人喜愛,但因不進入拍賣市場,市面上並不多見。因此,只要季節一到,許多老饕就前來尋寶,公司、餐廳、老顧客也都早早下單訂購。
山藥成長期長達八個月,基隆冬雨、較為冷涼的氣候,適足以孕育質優、口感細緻的山藥。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為基隆山藥的採收期,其中又以冬至以後採收的山藥口感最好。陳建安表示,山藥採收時間長,並不急迫;而且只要放在乾燥通風處,可保存長達一百天,較無銷售壓力。
基隆山藥栽培主要在七堵的瑪陵休閒農業區,這也是基隆唯一的休閒農業區,於民國九十九年成立。區域內有許多休閒農場,雖然規模都不大,但各具特色,有機農園、藥用植物園區、茶園、山藥農場四布;作物則隨四季更迭,初夏的楊梅、盛夏的綠竹、秋季的文旦、冬季的山藥,讓每個季節都有亮點。
農業之外,流經休閒農業區的河流沿岸並擁有特殊的壺穴地質景觀,且經多年封溪護魚,溪流水質清澈,動植物生態豐富;復以當地仍存留昔日礦產遺址、往來交通的古道,更增添人文氣息。
七堵鄰近都會區的農業,蛻變出多元的樣貌,將跟隨時代的巨輪向前邁進。
順遊
七堵日式木造站房
清光緒年間,七堵車站便開通,發展至今,已升為一等站,並成為西部幹線各級列車始發站。本分前、後站,如今原後站改建為新站體;前站則在民國九十六年經基隆市府登錄為歷史建築,於原址解體後,移至新站附近的鐵道公園重組修復。保留下的日式木造站房非常「有味」,以檜木建造,歷經百年仍有香氣;一旁小巧的花園頗雅致,雖坐落於大馬路邊,也擁有一隅清幽;而後方一小段島式月台與鐵軌可供休憩,讓人有進入時光隧道的錯覺。
泰安瀑布
位於草濫山,又稱草濫山瀑布。相較隱身於深山中的瀑布,泰安瀑布簡直親民得可以,離七堵火車站不遠,汽機車可抵達,從入口處的石階拾級而上到上方觀賞點,沿途輕鬆愜意;走過一、兩小段綠蔭山徑、稍歇於被幾棵樹合抱的涼亭,瀑布便躍然眼前。區域內不乏森林步道,有環瀑布的,也有依溪畔而行的,還有通往姜子寮山的,都值得一遊。
蝴蝶谷
為人工營造的生態池,植有蜜源植物,池旁有枕木步道方便深入池中觀察。該處景致雖佳,但範圍不大,距離泰安瀑布僅一點二公里,可以順道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