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殺人? 美憲法保障擁槍權利

戴定國 |2012.07.29
1044觀看次
字級

科羅拉多州奧羅多市的電影院槍擊案震撼全美,案發後,嚴控槍枝呼聲再起。兇嫌賀姆斯過去兩個月買了四把槍、六千發子彈,全都合法。槍枝販賣商說,有依法調查他的背景資料,並沒有發現任何警訊,才賣槍給他。

紐約市長彭博呼籲施行更嚴格的背景審查,敦促歐巴馬和羅姆尼兩位總統參選人表明立場。歐巴馬除了承諾「採取一切可能措施,保障所有公民安全」,羅姆尼除了呼籲「互助互愛,珍惜生命」,絕口不提槍枝管制問題,國會議員也集體失聲。

步槍協會 政客大樁腳

為何如此?因為美國全國步槍協會「擁有不對稱的影響力」。該協會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會員四百三十萬人,是十分活躍的政治遊說組織,重要的是他們資本雄厚,是政客募款大戶,得罪這個協會就休想當選。

白宮發言人卡尼講得再明白不過了,「總統的觀點是,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步驟,在現行法律下,讓槍枝不要落入不該有槍的人手中。」

倡議更嚴格槍枝管理法的人聲稱,許多州的法規太鬆散。那麼,在「現行法律」下,要如何「讓槍枝不落入不該有槍的人手中」?賀姆斯買槍時,顯然不被認為是「不該有槍的人」。

有關槍枝銷售是否該嚴格管制的民調,幾乎沒有「共識」。有的說主張嚴管的人增加了,有的說民意幾乎沒有顯著變化。不過,這些民調的共通點是,有相當數量的民眾支持擁槍。美國人普遍認為,數百萬擔心自身安全的公民擁有槍枝很正常。

參議員勞坦柏計畫提法案管束,他說:「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除非對寬鬆的槍枝法做出改變,否則這類慘劇只會一再發生。」但他的提案不會受國會和歐巴馬青睞。若歐巴馬現在提出如此爆炸性政治議題,在大選年無異於政治自殺。因大選的幾個關鍵戰場,包括俄亥俄州、賓州和維吉尼亞州都有龐大槍枝擁護者。

西部拓荒 槍枝是核心

美國槍枝難禁,主要是歷史與文化因素造成。美國全國步槍協會以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為依據,堅持公民持槍權利,強烈反對加強槍支管制。

早在建國前,某些州的法律要求拓荒者持有武器,才能抗敵。獨立建國後,公民要用武器防衛原住民,因此憲法保障人民擁有武器的權利。美國五十州約有半數允許人民在公開場合佩槍,也有約半數的州容許百姓在受到威脅時殺人,有時甚至在不用暴力即可逃脫的情況下也容許。

《武裝的美國:槍枝為何、如何成為美國人的蘋果派》一書作者克雷默說:「槍枝就是美國大部分歷史的核心,也是多數傳奇與恐怖故事的焦點。」

據估計,美國人擁有約兩億七千萬隻槍,使美國成為每人平均擁有武裝最多的國家。葉門遠遠落居第二,但它是部落盛行的國度,從未有過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法治。

不過,一個反對槍枝自由流通的遊說團體指出,槍枝每年造成逾十萬美國人死傷,單是二○一○年就有三萬多人死於槍擊。

美國還有一個「反對非法槍枝市長聯盟」,二○○六年由兩百一十位市長組成,由波士頓市長美尼諾、紐約市長彭博主持。目標是「透過掃除街頭非法槍枝,讓社會大眾更加安全。」

但這些都擋不住槍枝遊說團體的運作,全國步槍協會原是溫和的槍枝愛好者和獵人組織,如今已是最有力的政治團體。華盛頓郵報估計,在最近一次的國會選舉中,該會力挺的候選人每五位就有四位當選。

會有討論 不會有結論

全國步槍協會聲稱,瘋子還是會做瘋狂的事情,為此打壓美國人基本自由根本於事無補。科羅拉多州民主黨籍州長希肯魯柏也說,賀姆斯顯然「相當聰明」,一定會找到其他殺戮辦法。」

共和黨籍參議員馬侃指出,想到造成七十七死的挪威槍擊案,就知道槍擊案到處都可能發生。「挪威有嚴格槍枝管理法,但槍手仍能取得武器。」

儘管槍枝控制倡議者不贊同這種邏輯,儘管有這麼多改革決心,但費城警官藍西預料「完全不會有」任何改變,「會有很多討論,很多辯論,但都會過去,很不幸地,就像以前一樣。」

華盛頓郵報也同樣悲觀,社論寫道:「我們不預期這次大屠殺會讓法律變得更合理。我們知道政治是怎麼一回事。」

即使一次次槍擊慘案,美國人對槍枝的態度和相關法律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因為有人認為,正因為隨時面臨死望威脅,更需要擁有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