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最高垃圾場 封山?淨山? 除了記憶,登珠峰什麼都別留

戴定國 |2012.07.01
785觀看次
字級

珠穆朗瑪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公尺,是世界最第一高峰,登頂是不少登山家的夢想,甚至為此付出生命。但對珠峰而言,人類每一次攀登都是一次傷害。

白雪皚皚,巍峨壯麗;珠峰之美,源於其高不可攀的寧靜與純潔,隨處可見晶瑩剔透的冰塔林,但「寧靜與純潔」已不復存在。自人類首登以來,大量廢棄物被留在此,使珠峰成為「世界最高垃圾場」。近年登山客及遊客持續增多,環保壓力不斷增大。

高寒區 垃圾分解更難

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九日,紐西蘭登山家希拉里和尼泊爾雪巴族嚮導丹增登頂成功,人類首次站上世界之巔。他們在雪地挖了兩個小洞,放進小十字架和一包巧克力。此後,登頂者都會以類似方式慶祝。比起隨手丟棄的氧氣瓶、電池、塑膠袋、糞便,他們留下的「證據」微不足道。

從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九九年,共有六一五公噸垃圾被丟在冰川、各登山路線的營地間。因山難埋在冰雪底層的屍體,某種程度也是污染。一九五三年以來,人類做過約一萬一千次登頂嘗試,僅有兩千九百多人完成,兩百多人死亡。

正常條件下,需要九十五年才能銹蝕的鋼鐵、需要兩百二十年才能分解的塑膠品,在高寒、乾旱的珠峰需要更長時間。人們曾發現一九六二年的巧克力包裝紙,曾一腳踩到二十年、三十年前丟棄的鮪魚罐頭。

全球環境變遷也導致珠峰環境破壞。從一九九六年到九九年,由於雪層融化,珠峰高度降低一點三公尺。想像一下,當珠峰冰層變薄,登山者突然發現山上充斥垃圾,會是什麼樣場景?

中國中科院院士劉東生是最早關注珠峰環境的科學家,一九七五年,他要求登山隊採集樣本,研究環境演變。接著,西藏的珠峰地區成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六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垃圾清理,並且在基地營建立垃圾站。

一九九一年,尼泊爾也成立「汙染控制委員會」(SPCC),處理海拔二六○○公尺到八○○○多公尺的垃圾。二○一一年,眾多國家聯合成立「珠峰清掃運動及垃圾管理計畫」,清理各高峰基地營之上的垃圾,當年清出八公噸。

精疲力盡 顧不了垃圾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說,從前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一九七五年他前往珠峰考察,為劉東生採集樣本,他說:「我們七百多人,在基地營生活了三個多月,用過的、吃剩下的東西,都是隨便一丟。」

一九五三年,希拉里首登珠峰時,雇用了一千兩百名雪巴族搬運工。每個登山者的氧氣瓶重達十五公斤,就連沿途購物用的硬幣都裝滿整整二十五個木箱。希拉里承認,他們將那些裝備留在珠峰,而以後登頂的數千人也大多如此。

登山者下山時儘量減輕裝備也是禍因。德國登山家保羅思倫說,他能理解為什麼垃圾如此多,「在珠峰,你會把全部精力放在登山及安全返回上。除了保命,沒有精力考慮其他事情。」他說,耗盡的氧氣瓶是沉重負擔,帳篷也會被暴風雪捲走。一般情況下,精疲力盡的登山者無力拖著沉重的垃圾下山。

但這不再能成為藉口了。「除了記憶,什麼都不要留下!」已成為登山者口耳相傳的重要觀念。「零遺留」成為行為準則。

與過去相比,如今的登山者更注重自己行為。進入珠峰自然保護區,他們要支付四千美元保證金,保證「除了腳印,什麼也不留下」。不過,當地汙染控制委員會官員表示,「登山者總是粗心大意,雖然帶著垃圾袋,還是會留下垃圾。」

愛乾淨 象徵你的國家

每年旅遊登山季節,約有三萬名登山者和旅遊者來到珠峰地區。以每人每天上山攜帶六公升水計算,光是廢棄的礦泉水空瓶就數量驚人。去年,尼泊爾發起「拯救珠峰:廢棄物清理」活動,由登山高手組成的清潔隊,攀登到海拔八千公尺的「死亡地帶」清垃圾,由背夫和犛牛送下山。

上山前,他們滿懷壯志告訴媒體:「我們要面對極端複雜的天氣,還有寒冷和暴風雪,但是我們有信心完成挑戰。」但死亡地帶空氣稀薄,二○○六年就有十一名「珠峰清道夫」死亡。

十多年前,日本、南韓、喬志亞等國組成高山清掃隊,他們發現,在山上亂扔垃圾的登山隊,他們的國家也很髒亂;行為良好的隊伍,他們國家很乾淨。

珠峰不可能封山,但必須淨山,畢竟我們只有一個「世界之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