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 倫敦奧運不是終點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2.06.03
661觀看次
字級

二○一二年的倫敦奧運,是劉翔曾經發願要再次回來的舞台,儘管大陸媒體一再問二十七歲的他今年會不會是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劉翔坦承:「應該是吧!應該是運動生涯、作為運動員當中最後一屆奧運會了。但是,不排除有可能會參加二○一六年奧運會,看狀態,我現在也不知道。」對於未來的發展,劉翔為自己保留了很大的彈性,他說:「我的目標不只是奧運會,還有其他的比賽等著我。奧運會對我來說只是運動生涯中重要的比賽,因為四年一次,很多人關注它。」
他更不願多談今夏倫敦奧運目標,以樂觀態度應對,表示並沒有感受到特別的壓力,他將「關注」解讀成「支持」,「因為我是亞洲唯一一個(跨欄)非常快的人,大家把希望放在我身上,特別支援我。」只期許自己能證明「我曾經很快,現在也可以很快」。他說,「我充滿希望,充滿期待,沒有目標,進入決賽就好。如果沒進入決賽,根本就取得不了好成績,只有進入決賽,你才有機會登上領獎台。」
態度謹慎小心,一如他的教練孫海平,五月底帶著劉翔到美國參加比賽,總是在旁不斷提醒,控制好情緒,以平常心努力發揮,防傷防病最重要。
無法重演雅典輝煌?
時間回到二○○四年,他在雅典奧運以十二秒九一「一跨成名」,二○○六年更以十二秒八八破世界紀錄,他立下宏願「想在二○○八年成為男子一百一十米欄項目歷史上首個衛冕冠軍。」卻沒想到二○○八年因為腿傷,被迫退出比賽,當時中國大陸的民眾情緒幾乎掉進深淵谷底,甚至很多人說他已經不行,不可能再重演雅典奧運的輝煌。
從那時候開始至今的兩年多,劉翔只參加過四項比賽。他並沒有放棄,只是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與作法。
不再考慮金牌或紀錄
去年初,一家德國媒體專訪他,劈頭問他:「被十億中國人民寄託希望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劉翔說:「在中國,人們寄予我的希望一直很高,但那樣的狀況並沒有箝制住我,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在跑道上的表現,我從不考慮金牌或紀錄的問題。」
他說二○○八年北京奧運是他生平最大的一次挫折,因為很多人認為他輕易在北京奧運上退賽非常糟糕,甚至有許多網民將他對照台灣跆拳道國手蘇麗文的表現,認為蘇麗文負傷倒下十一次仍站起來奮戰,劉翔「真該汗顏」,一名網友更露骨地說: 「學人家蘇麗文吧!什麼叫奧林匹克精神?蘇麗文這就叫(這才是)!」。事隔多年,劉翔淡淡地說:「當時我的腳實在太疼了。不過現在我的腳已經沒事了。」今年五月中旬他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海站的比賽中,首度飆進十三秒內,締造十二秒九七成績,各國媒體均預測他距離個人最佳成績十二秒八八已經不遠。
儘管如此,他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我每天都努力訓練來提高自己,我想要跑得和以前一樣快,希望明天永遠會比今天上一個台階,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並不一定要每次站上跑道就拿第一名。」他說,「我在雅典奧運會上拿到冠軍之後,他們都稱我為英雄,但我不是英雄,我就是個跨欄運動員。勝和負都是一名運動員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我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似乎每個運動選手都要有這般覺悟,才有充足能量面對粉絲「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敗」的高度期望。

為了家人 我願意吃苦
二○○四年劉翔在希臘雅典奧運以十二秒九一「平」了維持十一年的世界紀錄,讓他瞬間成為「中國之光」,那一年所有的媒體追逐他,他陽光般的笑容讓粉絲為之瘋狂,以第一人稱方式書寫的自傳《我是劉翔》首刷十萬冊,也在那一年十二月出版。
書中的一段〈成名之累〉真實記載一個瞬間爆紅的運動員心裡的調適與對家庭的改變,「只有躺在自己的小房間的床上,我才覺得,我終於又屬於我自己了。上完廁所,剛想回房稍微小睡一會兒,樓下卻傳來陣陣不間斷的喊聲:『劉翔—劉翔—』沒辦法,我只好從廁所的窗戶中探出半個腦袋,睡眼惺忪地朝樓下的人揮揮手。與此同時,家裡的電話、我爸爸的手機,都快被打爆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都是橫拜託、豎拜託,叫我去這裡採訪,去那裡錄節目。就聽到我爸爸、媽媽不停地在那裡說:『謝謝你們,但是能不能請你們不要再打了,讓我們家劉翔稍微休息一會兒。』電話鈴還在一個接一個地響。我實在受不了了,一把搶過電話機:『我來跟他們說!』爸爸硬是攔住我:『你別激動,還是讓我來跟他們說。』聽著爸爸、媽媽在那裡耐心、委婉地對一個個來電說明情況,我怎麼都想不通,一旦成了奧運冠軍,做人怎麼就必須做得那麼辛苦。」
他說:「有句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的確,我也討厭被無盡地追逐、圍堵。」儘管如此,他還是很清楚自己為何而戰?奧運一戰成名後,他得到國家、地方和企業物質上的獎勵。他很務實地說:「有了獎金,我就可以實現我一直以來的心願,給爸爸媽媽買一套房子,讓他們住得更寬敞。有了獎金,爺爺年紀大了,看病、裝心臟起搏器(心律調節器)起來,也不愁錢不夠。醫生若是知道他是劉翔的爺爺,說不定還會對爺爺照顧得更周到些。有了獎金,爸爸媽媽可以不用再省吃儉用,有空的時候也可以出國旅遊旅遊,生活可以過得更好。所以,我寧願自己受點累,也不願意把時光的大鐘一下子撥回到過去。我對父母說過,這條路,我是肯定要走下去了,沒有回頭路可尋。只要你們開心,只要一家人都開開心心的,叫我吃怎樣的苦我都願意。」
對照七年後的劉翔,經歷過二○○八年北京奧運腿傷事件的他,個性明顯變得成熟,但仍維持著過去不喜歡太受人注意的風格,「我只是會避免去那種人太多的地方,畢竟沒有太多的中國田徑運動員有我這樣出名,我要的是保留一點自己的空間,但並非與世隔絕。」當他接受德國《世界在線》專訪時,被問到過去輝煌成績所帶來的財富由誰打理,是否「給自己添置了什麼奢侈品嗎?」劉翔回答:「我不需要什麼奢侈品,我所有的收入都交給父母去打理……我有一張我爸爸的信用卡附屬卡(副卡),我不知道具體額度是多少,但至今還沒有被刷爆過。昨天我在杜塞爾多夫這裡給我媽媽買了一個包,給我爸爸買了一塊表(手表)。」

小檔案
劉翔,1983年7月13日生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小名大寶,七歲時,上海市管弄小學學校田徑隊教練仲鎖貴發掘劉翔的體育天分,選他入田徑隊,從此與體育結緣。1993年,小四學期結束前,顧寶剛老師選他進入上海市普陀區少體校,主練跳高、輔練一百公尺短跑等,開始職業運動生涯。1995年,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田徑隊二線隊方水泉看中劉翔,他開始練習跨欄,隔年即獲得上海市少年田徑錦標賽乙組冠軍。這是劉翔記憶中獲得的第一個跨欄冠軍。1999年,與關係最緊密的師傅孫海平結緣,在孫海平的爭取下,劉翔回到二少體練習跨欄,進入一線隊伍。
劉翔是中國大陸男子田徑隊一百一十公尺跨欄第一位同時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世界紀錄於一身的選手。2011年成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