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焢窯烤番薯圖/記者楊慧玉
台南新化,古名「大穆降」,為早年平埔族群居之地;「大穆降」平埔族語為TAVOCAN,意指「山林之地」。
事實上,新化一半是平原,一半為山區,比例均衡的地形,造就明媚山水,如知名的虎頭埤風景區、中興林場皆引人入勝。而有山有水,也使新化農業興盛,物產豐富。
平原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農產是番薯,在傳承中力圖創新,打造延續榮景的低碳、雲端工程;山區除大宗的鮮筍與鳳梨之外,以日據時期所栽種的錫蘭橄欖最為特殊,新一代正憑藉著草根力量,逐漸琢磨出璀璨的「綠鑽」產業。
一顆不起眼的番薯象徵著本土,也象徵台灣人民旺盛的生命力。「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這是台南新化食用甘藷產銷班的精神標語,蘊含堅毅不撓的勇氣,也期許傳承、創新的未來。
甘藷產銷班班員有一百五十六人,平均年齡七十幾歲,年紀最大的農民已八十二歲。在這個號稱「萬歲」的產銷班裡,老農雖多,年輕農民也日見茁壯。在經驗談與新科技的摩合碰撞下,誕生了全球第一個通過番薯碳足跡查驗的產品「夯番薯」;更以iPad結合雲端概念,開發專屬「iYam田間管理系統」,提高獲益及品質;所建立的「瓜瓜園」品牌,內銷王品、全家等知名連鎖餐飲及超市,外銷美加日韓新澳等市場,並逐步通過吉園圃、產銷履歷、ISO22000與HACCP、有機栽培及加工等各項驗證,將台灣人的番薯精神徹底發揚光大。
番薯雖是常見的作物,一顆講究品質的番薯卻得來不易,且還須考慮產量的穩定,方能供應各類通路的任何需求。老農的經驗雖彌足珍貴,但數年累積的田間統計數字也有參考價值,「iYam田間管理系統」便是以科學化管理方式,找出每一塊田所適合的品種與肥料,如此便能以最少的用藥,生產出最高品質的番薯。
從種植開始,產銷班就選用無病毒種苗,並配合土壤及灌溉水重金屬檢查,在採收前、進廠分級時,都必須經過農藥殘留抽樣檢驗,再經六道檢查機制進行分級,才依客戶需求,加工製成三十餘種甘藷產品。而因應環保、減碳的需求,產銷班去年與全家便利商店策略結盟,通過番薯碳足跡盤查,將環保意識導入農業生態,年供應鮮烤番薯八百萬條。
新農民代表、瓜瓜園研發品保部副理邱裕翔表示,固定的肥料與用藥量,但以不一樣的管理方式提升採收量,就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他說,只要採用健康種苗,就能讓產量增加三成;「iYam田間管理系統」,以巡檢分工、集中式耕作,能讓農作物受到更多照顧,減少機械耗油,不但減少碳排,同時也增加一到兩成產量。
此外,整合產、製、儲、銷流程,建置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並採計畫性產銷,運用不同產區適種時期差異調節收成時間,與雲林、台中、彰化及嘉義等地區甘藷產銷班及農戶策略聯盟,讓產銷班得以達到全年供應的需求。
「除了『錢途』以外,務農的榮譽感也是吸引年輕人投入的關鍵!」邱裕翔說。
科技的使用與科學化的管理方式,不但吸引年輕人回鄉協助老農耕作,也讓農業以嶄新的方式永續傳承。
冰烤番薯
由於氣候條件適宜及沙質壤土特性,從日據時代起,新化地區農民就開始栽種番薯,技術已臻純熟。瓜瓜園傳承經驗,並進一步引用新科技,嚴格篩選分級,品質穩定掌控。
瓜瓜園的地瓜加工品項達三十幾種,最知名的「冰烤番薯」創新烘烤技術,一改傳統地瓜吃法,除了熱食之外,讓地瓜也能冰冰的吃,還能吃到窯烤的香氣,口感甜蜜Q軟,夏天也很適合!
橄欖製品
市面上常見的橄欖油、含橄欖油保養品多為進口,以本土原料研發、製作的產品甚少。擁有一座橄欖山的礁坑社區,從樹根、枝幹、樹葉到果實,將橄欖全株利用得透徹。
除了橄欖油、橄欖皂基、橄欖露、橄欖汽泡水之外,還有以橄欖嫩葉製成的「橄心茶」、以萃取液製作的手工皂、面膜、洗髮乳、沐浴乳。酸甜帶鹹的橄欖情人果、鹹橄欖,以及養生的「橄心醋」、「橄情露」,可降血壓、解脹氣、抗老化,都是健康又具在地特色的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