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一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總是吸引媒體目光,今年「哈佛小子」林書豪於美國NBA球壇展現實力、創造「林來瘋」而入選,甚至名次超前,讓許多台灣人同感光榮。
一般認為,能夠入選百大人物,象徵在所屬領域具有一定創造性,「是一群使用想法、洞察力、行動力,對民眾產生實際影響力的英雄」《時代》主編對外解釋選拔的基準。現任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的曹國偉,去年四月也名列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與臉書(Facebook)創辦人、現任CEO祖克柏和谷歌(Google)CEO佩奇等科技領域的翹楚同時並列。
事實上,早在二○○九年,曹國偉獲得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的肯定,獲頒「年度經濟人物」,但曾引起質疑,畢竟,新浪從創業以來,一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遠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價雖一度衝上四十美元,卻也趕上網路泡沫風潮,一路跌進一點六美元的深淵。
現在,因微博而翻身,《時代》對於曹國偉的評語是:「二○○九年曹國偉在形勢並不是十分有利的情況下抓住了機會,推出了新浪微博服務,並將其打造成中國最為開放的網絡平台之一。」
改變生活改善業績
融合「推特」(Twitter)和臉書特性,微博的圖片和視頻功能強,贏得網民支持,短短兩年用戶達一億,過去一年更創下新紀錄,註冊用戶從一億跨進三億,平均每月新增用戶超過一千六百萬,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今年四月他在「二○一二中國綠公司年會電視論壇」上說,新浪微博在短短不到三年時間從零到三億,主要是因為微博符合了大眾的使用趨勢,他說:「客戶的使用愈來愈終端化,終端的搜索愈來愈實用化……我們發現跟我們熟悉的國外產品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是我們有評論功能、有評論加轉發功能、有回覆功能等等,事實上這些功能都是為了中國用戶使用的特性和需求,這也是我們微博在中國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在接受《中國經營報》專訪也指出:「微博改變了許多方式,比如:從根本上改變了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改變了創造傳播的方式、企業跟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方式,也改變了傳播和行銷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微博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現在看來,微博確實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這個世界,它不單單給用戶帶來很多快樂,也能夠給中國帶來更加大的進步。」
創新來自顛覆自己
新浪微博不僅改變了大陸網民的生活,也改善了新浪長期積弱不振的業績,今年初,新浪公布去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淨營收達一億三千三百四十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二十一,廣告營收創歷史紀錄達一億六百七十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二十六。大陸媒體認為,對於這個中國最老牌的門戶網站,這樣的營業數字無疑是平穩而健康的。
微博發展前景樂觀,但曹國偉絲毫不敢鬆懈,今年四月,他出席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與湖北衛視共同主辦的「二○一二中國綠公司年會電視論壇」表示:「基業常青、百年老店這些詞很少用,我們這個行業是十年造就一個公司,如果你能生存十年就是一個百年老店,所以對於每一個互聯網公司來說必須創新,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如果我們不能這樣做,我們就會被淘汰、會落後、會失去競爭力。」他認為現今的互聯網企業只能創新,別無他法,「創新是核心競爭力所在,甚至是生命力所在。」
當被問到企業如何創新?曹國偉說:「創新是一個需要有勇氣的事情。因為在創新的同時,我們也在顛覆我們原來的作法,很多在創新的時候,在發展的時候都會有很大的難點,事實上要顛覆自己的產品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們也很清楚的認識到,在互聯網領域如果不顛覆自己的話,就會被顛覆。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顛覆自己的產品,才能走在行列的前列,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新舊媒體是互補關係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曾赴美國就讀奧克拉荷馬大學新聞研究所的曹國偉,原先並非「理工」出身,但從他發展微博,讓人人都變成記者,讓每個有手機的人,都可能在任何事件發生的現場,可以看得出這是他整合過去的學經歷的成果。
今年年初他來台參與「天下經濟論壇」,回憶他在八○年代當電視記者的經驗,他說,那時不是在做新聞,而是在做宣傳。而且,當年中國大陸報紙僅有四個版面,就代表了全國能獲得的訊息量。但這二十年來,中國言論開放的程度及訊息量,沒有一個國家能比得上,尤其是網路上的尺度。
由於中國大陸對於媒體尚未開放,微博代表用戶的使用能改變、並且創造出傳播的新方式,他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意義非常深刻,在過去很多人可以通過網絡去發表文章,特別是通過博客來表達自己的建議,但是微博的出現,不單單是媒體的創造空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創造能力,這是一個革命化能力,也就是說現在所發生的報導新聞事件,都是由新聞目擊人來表達,而不是由媒體報導,媒體人只是作為新聞事件的一個解釋和更深度的報導,這是一個產業鏈的變化。」過去兩三年間,中國大陸許多重大社會新聞事件報導的來源大多來自微博,就可以了解曹國偉口中的「革命化能力」確實不斷增強。
這些現象引發大陸傳統媒體的焦慮,未來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會不會取而代之,成為主要的發聲之處?針對這項疑慮,曹國偉在第二屆中國數字媒體峰會上回應,「我從來就覺得傳統媒體跟新媒體是一種互補的關係。」儘管微博已經逐漸成為所有人獲取資訊和內容的重要管道,並且這個趨勢不斷發展,即使在這樣的時代下,有傳播性的內容大部分仍然來自於傳統媒體的創作。「新媒體更多是一個管道,上面高品質的內容更多是由傳統媒體提供的。」
他認為傳統媒體可以微博作為資訊來源,去做更多的深度報導、調查報告等。「未來所有媒體的形式都會變成數位媒體,傳統媒體必須向數位化、新媒體的方向努力,否則將會落後於時代,未來,傳統媒體生產的內容更需要更多種媒體的管道去發行和傳播,才能有足夠的商業規模來支撐其發展。」他衷心的建議。
實現雙向傳播的微博現在是中國最大的言論尺度,「我們希望能繼續成長,能因此推動中國的進步,」甚至用「微博改變世界」。
小檔案
曹國偉,1965年11月10日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赴美讀雙碩士,獲奧克拉荷馬大學新聞學碩士和德州奧斯丁大學商學院財務專業碩士,領有美國會計師執照,曾是美國會計師協會會員、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YGL)成員。加入新浪之前,曾於世界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擔任資深經理,輔導高科技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
1999年9月加入新浪,先後任主管財務的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總裁等職,2006年5月起擔任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2009年5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隔年即成為風靡中國的互聯網產品,註冊使用者超越五千萬,2012年初,註冊用戶超越三億。
曹國偉曾於2005年獲頒《首席財務官》年度中國傑出CFO和《現代廣告》年度中國廣告影響力人物;2006年獲頒《中國企業家》最具影響力的二十五位企業領袖;2009年獲頒央視年度經濟人物;2010年度獲華人經濟領袖、年度經濟進取人物頭銜;美國《時代》周刊於2011年頒給曹國偉「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