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圖/陳牧雨
傳統的中國畫顏料,以性質來分,可分為透明顏料及不透明顏料兩種。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則以能否容易覆蓋底層顏色來認定。
國畫顏料如以原料分,則可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以及生物類等三大類。
通常礦物顏料較不易退色,植物顏料則較易退色。這可從故宮古畫裡得到證明。
中國畫歷經長期的發展,顏料的種類真是不勝枚舉,這裡我們只介紹最常用的幾種:
一、礦物顏料
朱砂(紅色,粉狀,不透明)
朱膘(朱砂中提煉、最上面的一層,橘色,小片狀,透明)
石黃(現在大都以廣告顏料的鉻黃代替,罐裝,不透明)
石青(分頭、二、三、四青,粉狀。可以廣告顏料替代,罐裝,不透明)
石綠(分頭、二、三、四綠,粉狀。可以廣告顏料替代,罐裝,不透明)
赭石(分偏紅的深赭、偏黃的淺赭,小片狀,透明)
鉛粉(白色,粉狀,易變黑,然施以雙氧水 就可復原,常用鈦白粉代替,或日本製的胡粉亦可)
洋白(廣告顏料,罐裝,不透明,白色)
泥金(金色,粉狀,不透明)
泥銀(銀色,粉狀,不透明)
二、植物顏料
花青(藍色,小片狀,透明)
藤黃(黃色,圓形長筒狀,透明,有毒)
三、生物顏料
蛤粉(貝殼磨製、不透明)
胭脂(紅色,透明)
洋紅(胭脂蟲中提取,通常以英國專業用水彩顏料替代,透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