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傳圖/記者楊慧玉
投入社區營造近十年,不但出力,還得出錢、出地。任職地方公務單位、坐擁大片祖傳土地,張慶傳的生活原可輕鬆、愜意,但一切都在他接任磺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後「變了調」!
「理事長辦辦社區活動就好了!」社區裡許多人這麼定位理事長的職責,張慶傳卻偏偏選擇了一條最崎嶇的道路──改造。他說:「身為理事長,就是要帶領社區往正確的方向走!否則有什麼意義?」
位於萬里山區的磺潭社區,早期種稻,但因人力老化及不符成本,許多農地都成了荒地,到處雜草叢生,實為可惜。張慶傳接任理事長後便思索著改變社區景觀,讓居民住得舒服,或許也可以吸引遊客來參觀、活絡社區發展。
由於社區內的土地都屬私人所有,需要這些地主拿出土地做綠美化,並提供大眾使用,此構想一出口,馬上引起地方反彈,「理事長不替大家謀利,還要居民拿出土地?是頭殼壞去?」張慶傳歷經八個月說服,地主還是有疑慮,於是他決定身先士卒,先將自己的土地提供社區做綠美化!
居民眼見張慶傳無私奉獻,綠美化後景觀果然宜人許多,終於逐一卸下心防,願意將土地提供社區營造之用。
最初只有一分半的土地,如今社區營造面積已達三點六公頃。涼亭、停車場、彩楓步道、自行車道、觀海步道、農村體驗場、生態池、景觀橋、土角厝( 農村文物展示館)逐年完成。
十年的營造過程中,張慶傳歷經許多困難,但他僅以一句「還好」帶過。總是加倍付出、希望拋磚引玉的他,除了陸續捐地外,甚至奔走爭取社區電線地下化,而居民最不歡迎的兩組變電箱設備,也分別坐落於他自己的土地上。
逐漸美輪美奐的磺潭社區,吸引許多人來此休憩、參觀,不但當地農民的地瓜年銷量多了三倍,連地價都漲近三倍了。為維護口碑,張慶傳勸說農民持平農產賣價;為維護長久苦心經營的環境,張慶傳說,就算價格漲,他也不會賣土地的!
比起後續維護的工作,建設還算容易。磺潭社區除了由居民擔任義工清掃外,張慶傳也爭取多元就業方案,至今,已為社區創造十三個固定就業機會。該社區更頻頻在新北市、全國社區評鑑、環境清潔競賽中奪魁,連宴請帛琉總統的國宴都曾來此舉辦。
有人問他:「何苦自找麻煩?」張慶傳說,這裡是他土生土長的地方,他義不容辭。接下來,他還將致力社區汙水處理,讓鄰近的員潭溪更為潔淨,讓磺潭社區再「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