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國部隊為提升偵察及攻擊能力、降低士兵出生入死風險,紛紛發展無人飛行載具(UAV),即無人機,因為具有殺傷力、行蹤隱密,已迅速竄升為最搶手的空防武器。亞太地區是僅次於美國的UAV第二大買家。
無人飛機 市場搶手
亞洲除了擁有全球逾半人口,從北韓到南海,從阿富汗到伊朗、敘利亞,乃至以色列,都存在可能爆發衝突的熱點。《IHS詹氏防衛週刊》表示:「亞太地區幾乎每個國家都企圖把無人機弄到手,或自行研發。」
以色列航太公司無人飛機部門主管席柏林說:「如果希望打贏戰爭,又希望壓低傷亡,UAV在這個世代是必要的。」
伊朗由於發展核子問題,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戰火一觸即發;尤其以色列與伊朗形同世仇,幾度揚言要先美國而開火。但美軍南方司令部司令弗雷澤透露,伊朗和中東地區的極端組織在南美洲活動頻繁,伊朗更計畫幫助委內瑞拉建造無人機。
中南美洲一直與美國站在對立面,伊朗已將駐南美國家的大使館從五個增至十個。觀察家認為,伊朗正努力拉攏與南美洲國家的關係,抗衡西方的制裁。
委內瑞拉雖然造的是偵察型無人機,沒有攻擊能力,但將來用於何種任務還不清楚;弗雷澤推測,主要應是國內防衛。但防衛仍需攻擊能力,以目前美國在索馬利亞使用的新型無人機「神風」為例,可用於情報搜集,又可用做導彈。美國沒有理由不擔心。
機器戰士 不會發瘋
以色列航太公司無人飛機部門主管席柏林說,以無人機取代傳統飛機,會讓民眾較易接受該國介入多國戰事。席柏林告訴媒體:「畢竟沒人想告訴國人,本國士兵的鮮血是為他國而流。」
這句話對美國更受用。二戰後,從韓戰到越戰,美國人常質疑:「我們子弟為何要為別國而戰?」越戰開始的反戰思潮,延續到波灣戰爭,尤其「打死不退」的阿富汗戰爭,美國「打死不退」是因阿富汗蘊藏稀土資源,但能否不再有美國大兵捐軀?
科幻小說、科幻電影常是科學家靈感的來源。電影《魔鬼終結者》裡以一擋百、打不死的機器人,能否成為真實?電影「阿凡達」又使美國軍方得到啟發,決定展開代號「阿凡達」的研究計畫,打造機器人兵團,代替人類上戰場。
美國陸軍在戰鬥中使用機器人已超過十年,但多執行掃雷、修理等工作,還沒有參與戰鬥。羅斯少校說:「機器人不會累,不會闔眼睛,不會躲在樹蔭下。他們不知恐懼為何物。」
機器人兵團的最大好處,當然就是「無傷亡戰爭」,即使機器人並非打不死,死的也不是「人」,不是哪家父母的子弟。更重要的是,機器人不會罹患抑鬱症,不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會因此去傷害無辜者。
俄羅斯大亨伊斯科夫宣稱,已聘請一百名科學家,進行同名「阿凡達」的研究,十年內將人類大腦的思想「下載」到機器人,存在機器人「腦中」;人體則變成軀殼,不但能穿牆,還能以光速前進。
但若如電影情節,生化機器人有了人的皮膚、人的外型,未來如果又有了人的思考,甚至如「魔鬼終結者」,終將有情感,懂得愛,人類仍不會為「他們」的捐軀而掉淚嗎?
腦控飛彈 是否道德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以輕微電流刺激腦部,能有助學習新事物,如提升士兵偵測路邊炸彈及狙擊手等隱藏危機的能力。美國國防部「先進科技計畫署」更已編列預算,研發透過意念來遙控的機器人,代替士兵上戰場。
英國工程師十年前就在自己胳臂植入腦控晶片,在紐約操作在英國的機器人。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頭盔,可以利用電流影響腦波,治療憂鬱症、阿茲海默氏症。美軍則利用這種頭盔操作飛彈、以念力控制無人戰機等武器系統,讓士兵可以攻擊幾千公里外的人。
由於人腦處理影像的速度比動作快,運用該技術的軍事裝置,能更快更準確擊中目標。而且,因為看不見敵人,腦波頭盔讓軍人毫無感覺的,就殺死幾千公里外的幾萬、幾十萬人,完全殺人不眨眼,更不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生活裡的警訊已出現,沉迷電腦戰爭遊戲的青少年,隨機殺人,毫無罪惡感;對他們來說,校園裡的師生和電腦裡的虛擬人類,沒有差別。
英國生物道德委員會已開始調查,用腦子(念力)操控電腦、武器會不會違背道德,他們希望五月以前可以決定:英國要不要研發腦控飛彈。
新科技牽涉到不少法律及道德問題,軍人利用念力控制無人戰機,萬一擊錯目標,應由人類還是機器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