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的太太出家了,而且是在沒告知他的情況下離開。一開始他雖然不太能接受另一半的不告而別,日子久了還是逐漸看開,恢復了正常生活。
與阿城相較,另一位情況與他相同的朋友卻沒那麼想得開;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年,提起妻子來他還是滿口的埋怨。
阿城說,有位師父曾經告訴他:「既然出家是她的願望,如果你一直念,拚命的念,萬一真的把她念回來了,她也不會快樂,你們以後的相處也一定不愉快。與其這樣,你何不選擇祝福?這樣她也會心存感激,反而會把功德回向給你,不是更好?」
師父的這句話,阿城認為真是非常有道理,他也幾乎是立刻清醒了過來。可是,同樣的話他拿去勸朋友,效果卻並不相同。
那位朋友憤憤不平地認為,太太選擇出家把他一個人丟下,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以後年紀大了怎麼辦?誰來照顧他?
「你可以再找一個伴啊!」阿城對這個問題倒是想得很開。不料,在地方上頗有聲望的對方卻生氣的表示:我這樣的社會地位,怎麼好意思到了這個年紀再結婚?這樣豈不是會被人笑死?
聽到朋友這個想法,阿城說他當下就講了個梁實秋的故事。他說,當年梁實秋的太太過世,七十多歲的他非常傷心,寫了一本叫《槐園夢憶》的書悼念她。那本書描寫夫妻兩人的感情與相處情形,寫得十分動人,因此被許多人傳頌。
可是,不到一年,梁實秋遇見了比他小二十幾歲的韓菁菁,沒多久就愛上了她,與她成婚。聽到這個消息,當時社會上一片罵聲,有人甚至氣得把手上的《槐園夢憶》丟掉,覺得他對前妻的感情根本是假的。
然而, 梁實秋七十四歲娶韓菁菁,過了足足十多年的幸福快樂生活,直到八十六歲才過世,別人的批評責罵,對他又何妨?
說到這裡,阿城說,他轉身問朋友:「你覺得你年紀大,有比梁實秋大嗎?你覺得你社會地位高、有名望,有比梁實秋高、比他有名嗎?」這下,朋友啞口無言了。
「很多事情其實想開了就沒事了。」阿城講起這段經過時又說,不滿和難過是一時的,自己能不能繼續好好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聽完故事,看他開朗的表情,我也很替阿城高興。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