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阿珍已經有一個二歲的兒子,最近考慮懷第二胎。但因為阿珍媽媽只有生她和妹妹,希望阿珍的老二不管生男或女生,都能夠從母姓。
由於婚前阿珍沒有跟老公溝通過孩子的姓氏問題,所以阿珍試探性地說:「我有位同學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跟媽媽姓,如果是你的話可以接受嗎?」她老公直覺地回說,岳父家傳宗接代的這個問題,應該是由阿珍妹妹來承擔才對,否則當初請媒人去提親時,就該說出來協議,以他是獨子的傳統觀念,當然有兒子、有女兒是最好的。
老公的話讓阿珍很不是滋味,好像跟她姓就不是老公的孩子了,真是古板又死腦筋,法令不是說從父姓或從母姓都可以嗎?偏偏,阿珍的媽媽一直催促著阿珍趕快懷孕,這讓阿珍頗傷神,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其實我娘家也曾有過相同問題,我媽是這樣子解決的。
我家有五個女兒,大姐婚後連生兩個兒子,又剛好姐夫跟我們同姓,所以我媽就先口頭上說定了,老二以後要拜我家祖先,但事實上,老二住在北部奶奶家。
事隔十年後,我二姐的兒子都大了,不小心又生了小兒子祥祥,這個小兒子很得我媽的緣,於是我媽又改變主意,說傳宗接代的人要換祥祥了。雖然祥祥目前跟二姐夫的姓,可是從出生到現在上小學了,所有的教養費都是媽媽付的,祥祥也一直跟媽媽住在一起;沒有從母姓,我媽媽一樣接受,因為未來的事誰能說得準,還不如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生活。
阿珍聽完後頻頻點頭,說要回家跟媽媽商量看看,讓她知道我家的狀況,另外想想折衷的方法;不執著自己的意見,也要老公退一步想,孩子跟誰的姓都好,反正都是自己的孩子,無需計較姓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