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與探險家,
看似兩條平行線,
其中卻有著共通之處,
一位探索科技的各種可能,
一位探索自然的無限奧祕,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
與中國探險學會創辦人黃效文
在遠見雜誌所主辦「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上
進行跨界對談,
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是探索的勇氣。
黃效文/數位科技 發揮探險成效
過去,黃效文曾將中國比喻成太極圖的陰陽,東半部是白裡一點黑;西半部則是黑裡一點白,白色代表水泥叢林,黑色才是真正的叢林。他認為,西部不但是中國的後花園,而且是全亞洲的發源地,亟需有心人的保護,他也捨我其誰,一頭栽進去。
在第九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裡,他提到「創新」絕對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尤其從探險的歷程來看,更能從中理解探險的意義與時俱進,古代玄奘大師為了精神與宗教的追求,西行取經,而他,從一開始為了滿足好奇而探險,最後則為了環保意識奉獻心力。
他說,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六年,整個中國的探險處於停頓狀態,外人很難進入。他大學時期就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新聞及美術,開始接觸採訪工作,一九七四年比別人更早有機會回到中國進行探險活動。
一九八○年代進入《國家地理雜誌》的黃效文,對於人文探險產生興趣,像是西藏,或中國東北,當他深入大興安嶺發現林場開發日益嚴重,游走其間狩獵放牧的鄂溫克人幾乎無法維生,激起他在探險與記錄之外的環保想法,他開始覺得有必要保護那些瀕臨滅亡的物種與民族。
身兼記者、攝影師和探險家等多重身分的黃效文,是《國家地理雜誌》五十年來唯一聘用的華人探險家,他六次帶隊前往大陸探險,包括一九八四年絲綢之路與伊斯蘭教的調查;一九八五年長江源頭探險活動。在那個GPS(全球定位系統)還是屬於新科技的年代裡,他們已經開始使用雷達探查出絲綢之路上的考古點,尤其是在廣漠的西藏高原,他與來自全球的探險小組,帶著最新的數位衛星資料與高科技儀器重新確認了長江源頭。他認為這些探勘所得,未來可以當作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重要的依據。
從事探險生涯三十多年,黃效文探險的範疇多集中於中國大西部,一九八六年他辭去工作,成立「中國探險學會」,希望帶領更多華人參與探險。目前「中國探險學會」每年進行大小十多項的專案,從金絲猴、黑頸鶴、藏羚羊、河狸等野生動物的保育,到對懸棺、藏族寺廟等民族研究及古蹟保存,甚至追蹤盜獵、神山探索等多元面向的工作,足跡踏遍廣袤的大西部,也遠及俄國及印度、尼泊爾、寮國、越南等邊界區。
而在探險的背後,他說,林百里不僅是他的好朋友,現在更是中國探險協會幕後的支柱,也透露,林百里在二○○七年剛做完癌症治療不久,身體稍微好轉,在醫生不太贊同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與他共同前往香格里拉,還登上高海拔的藏獒基地。他說,林百里「吸著氧氣也要去」的精神,讓他覺得林百里骨子裡十足是個探險家。
林百里/後PC時代 創新重於執行
具有人文關懷的科技人林百里,和具有科學頭腦的人文探險家黃效文,小時候都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是天生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在不同領域深入鑽研,並且對於科技界和探險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尤其林百里以他超過三十年的產業經驗,帶領廣達電腦成為全世界最大筆記型電腦製造商,獨到前瞻的經營眼光,獲選為美國《商業周刊》「亞洲之星」、「年度全球最佳二十五位經理人等殊榮」。
談到創新,林百里說,創新首要基因在「好奇心」,再來是觀察、構想及實驗。他從小就很好奇,為什麼兔子聽到狗叫就跑掉?蝌蚪為何變青蛙?他笑說,他個性喜歡到處觀察,也因而被老師討厭。
林百里說,他從小迷電腦,看黑白電視的節目原子鐵金鋼時,看到後面電腦控制鐵金鋼,認為電腦是人類追求知識智慧很重要的工具,感覺很偉大,也是刺激他做電腦的最大動力。
他說,就讀台大時,自己會去做電腦,就是書讀不懂才跑去做,當初對工程數學不懂,連溫世仁也不懂,引起台下觀眾一片笑聲。
林百里說,過去三十年台灣電子業靠勤勞及智慧,有了三十年黃金時代,未來「後PC時代」,要靠創新、智慧及勤勞才能勝出,創新將扮演重要角色,但創新要有商業模式的支撐,才會有影響力以及經濟效果。
他指出,發明與創新分為二種,一種是改良式創新,一種是突破取代性的創新,以隨身聽來說,從卡帶到CD到硬碟,就是一種取代創新,iPod也是。
事實上,今年九月,他出席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時,就預言未來雲端產業五大趨勢,包括雲端裝置的爆炸性發展,他認為,雲端產業未來每年產值可望成長百分之二十,預計到二○一四年會有一兆企業支出需求,他透露,廣達交貨給「臉書」的伺服器省電力性比同業都佳。
他說,在後PC時代,聯網裝置數量規模到二○一五年,將是現在地球人口的兩倍,但市場雖爆炸性發展,若沒有服務及應用能力,也無法搶食商機。雖然他推崇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所打造的iCloud願景,並認為其他廠商難以複製蘋果的成功經驗,林百里指出,哈佛商學院針對創新領導者歸納出特質,也就是創新者的DNA,分別是好奇心、觀察力、跨界能力、實驗精神,但美國《富比世》雜誌根據創新者DNA的條件,選出全球最具創新的領導者是Salesforce.com的Marc Benioff,並非蘋果創辦人賈伯斯。
場邊側記
他們兩人同樣喜歡在雲端,不同的是,一個身在高山雲霧;另一個是科技「雲端」。
自從林百里批評台灣教育死板,只知要求學生念書,未能開發學生的創意潛能,甚至語出驚人直言「超恨台大電機系」。出席公開場合,總是一再澄清愛深責切的立場。
當主持人問他小時候曾經做過什麼反叛的事情時,林百里立刻回應:「我現在不敢再做反叛的描述和不好的示範,其實我很用功讀書,但是我DNA不好,分數考不到,其實我滿可憐的。」幽默自嘲的口吻,讓現場聽眾哄堂大笑。事隔不到兩星期,他主動寄發媒體邀請函,告知捐贈「廣達研發雲」給台灣大學,充分表現出「大和解」誠意。
中國探險學會創辦人黃效文是他的好友,兩人對談時林百里流露出赤子純真,當問到如果人生重新來過如何選擇,會不會選擇「探險」?林百里俏皮回應,當探險家太累,他要當個畫家,這樣一來就不用買畫,只要舒服賣畫就能賺大錢。
他來世仍然不做的事,黃效文這輩子就已經歷了,也難怪林百里在黃效文的書中盛讚他,「我所認識的效文,不只是個探險家、攝影家、作家,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夢想藝術家。」
林百里小檔案
1949年生於上海,廣達集團創辦人、總裁。香港晶門科技非執行主席。
他同時也是亞洲重要藝術收藏家之一,擁有超過兩千件藝術品,尤其是張大千作品,贊助位於張大千故居的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1999、2001年獲美國《商業週刊》頒「亞洲之星」獎。
2002年獲美國《商業周刊》頒「全球最傑出的25位企業管理者」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頒「文馨獎特別獎」。
2003年獲中華民國總統府頒發「二等景星勳章」。
2005年獲得英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頒發「年度企業家」獎、香港理工大學頒「榮譽博士學位」。
2006年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頒「文馨團體獎、個人獎」。
2009年獲天下雜誌頒「企業家最尊崇的企業家」獎。
2010年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頒「文馨獎金牌獎」。
黃效文 小檔案
1949年出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新聞系與藝術系。大學畢業後,憑著文字作品《從滿州到西藏》榮獲美國「洛厄爾湯瑪士旅游新聞金獎」。攝影作品《長江──飲水思源》則奪得十一個國際獎,另一作品《西藏》也贏得五個國際獎。
1986年他於香港創辦「中國探險學會」,得到許多國際企業支持,包括3M公司、可口可樂、港龍航空、IBM、歐米茄、松下、聲寶集團、殼牌、 廣達電腦、 瑞士銀行等。該協會曾先後多次率領大型探險旅程,其中包括六次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之探險活動。
2002年黃效文曾被《時代雜誌》選為「25位亞洲英雄」之一,並譽為「中國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險家」。
目前「中國探險學會」在保護中國多種野生動物工作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此外,對於保存西藏古建築、寺廟及壁畫復修研究上也不遺餘力,曾獲得「勞力士事業獎」的榮耀。他對中國「懸棺」的研究更被探索頻道拍攝成一小時的紀錄片,後奪得亞洲最佳紀錄片之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