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幫助別人,不能只有熱情,應該先給人接受你,之後才能攝受眾生。「攝」這個字有親近、吸引的意思,要像磁鐵般具有攝受力,可
以學習菩薩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攝。
四攝法中布施、愛語,和利益他人的行為比較容易理解,而同事攝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人設想、與他人共事、相處,就須要更用心了。好比一位成年人要和幼稚園的小孩說話,若是站得高高的,恐怕連眼神都看不到;但如果能蹲下身來,和小孩眼神平視對話,就是同事攝了。
幫助別人也是一樣,如果你總是高姿態,那是同情而不是平等心。很多人到過印度、非洲等國家,看見街上有乞討兒,便順手給五元或十元。他們拿了錢之後,依然掙脫不了行乞生活。如果將自己換成是他們,是要過著看人臉色的日子,還是需要一份工作,過著安定的生活?
多年來,佛光山在南非設立一個電腦培訓中心,專門教育當地黑人學習電腦,讓他們有一技之長。一名叫貝拉的女孩,出身貧民窟,原本對前途不抱希望,但因加入電腦培訓班後,讓她逐漸有信心,甚至考取一家公司的財務顧問。貝拉說,幸好你們不是給我錢,否則我將永遠是個伸手要錢的人。從口袋裡掏錢出來很容易,但要辦教育,就必須付出時間和心力。
對家人也要同事攝。社會高齡化下,鄉下老年人口增加,他們通常獨居,因而使用老舊家電也無力更換。於是子女們就從自己居住的城市,宅配洗衣機、電視等送回鄉下,可是父母卻不順意。
原因是這些超炫的家電用品,往往不易操作,老人家還是習慣傳統用法。還有壞了找不到人修,倒不如就近購買,雖然貨色不多,卻能立即解決問題。盡孝道也要同事攝,不然一片孝心,反倒引起不必要的困擾。
做任何事從同事攝出發,站在他人的立場設想,再來行布施、愛語,做出為對方好的利行,才能貼近人心,給人歡喜,給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