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東部正遭受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索馬利亞、肯亞和衣索匹亞等地受災人口多達一千一百萬。其他地區同樣面臨水資源問題,南非的特頓(Anthony Turton)博士指出,南非的水源供應與水質危機,可能危及經濟成長與國家發展,更會導致社會的動亂。
烏干達與肯亞之間的維多利亞湖,是非洲一片乾旱大地中的少數「綠洲」,共享湖泊的烏干達、坦尚尼亞與肯亞因未畫定明確界線,三國關係愈來愈緊繃。諷刺的是,可口可樂公司也發現,非洲這塊乾旱大地是銷售成長的「綠洲」。
肯亞每人每年平均喝掉三十九瓶可口可樂,遠低於墨西哥等較發達國家的六百六十五瓶,可口可樂公司執行長肯特(Muhtar Kent)說:「不需擁有MBA學位,就能看見可口可樂在非洲的成長潛力。」
肯特不必像亞歷山大帝那樣感嘆:「世上已沒有可再征服的地方了。」
二○○八年,肯特接任可口可樂執行長,經常飛到世界各地尋找成長機會,旅行公事包裡一定有份綠色試算表,明列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各自在九十五國軟性飲料市場占有率。肯特並以黃色標明百事可樂領先可口可樂的九個國家,當中無一非洲國家。
可樂在非洲的成長潛力
可口可樂在多數已開發國家的銷售停滯不前,例如北美消費者在一九八九年買了二十六億美元的可樂,二十年後只增至二十九億。但該公司在非洲已是領導品牌,加上非洲中產階級剛崛起,因此耕耘非洲市場可能帶來更大回報。
可口可樂早在一九二九年就跨足非洲,現在非洲各國都看得到可口可樂。該公司也是非洲最大雇主,擁有六點五萬名員工和一百六十座廠房,還計畫未來十年在非洲投資一百二十億美元,金額是過去十年的兩倍多。
「非洲未來十年可能大受矚目,就像過去十年的中國和印度。」
肯特說:「非洲人口特別年輕有活力,整個非洲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高於俄羅斯和印度,是規模龐大的經濟體,地下資源豐富,我認為下個十年是否屬於非洲的關鍵,在於非洲各國政府是否改善治理方式。毫無疑問,他們的治理可望日漸好轉。」
肯特可能太樂觀了,可口可樂正面臨嚴峻考驗。
可樂並非日常必需品
二○一一年世界失敗國家(failed states)排行榜日前由美國著名期刊《外交政策》公布,海盜猖獗、軍閥割據、長期呈現無政府狀態的索馬利亞,連續多年蟬聯榜首,隨後的查德、蘇丹及排在前十名內的剛果、辛巴威、中非及象牙海岸也是排行榜上的常客。
世界失敗國家排行榜前二十國,有十四個是非洲國家。除了肯亞外,都是非洲治理指標最差的前二十名國家。非洲飽受貧窮、戰爭、政治動盪、交通運輸不便及清潔水源匱乏等問題困擾,大大提高了經商難度,何況可口可樂並非「日常必需品」,除了熱量,幾乎毫無營養價值。
鬧乾旱,沒水喝,可樂這種「非日常必需品」有多大的成長市場?
有些非洲人批評說,可口可樂的配銷系統簡直是犯罪行為,他們欺負零售商,只准販售該公司商品,藉以維持市場占有率。「你以為自己有很多選擇嗎?你以為自己喝可口可樂的產品是出於喜愛嗎?其實是因為這些產品到處都是,也看不到其他產品。」
可口可樂還有其他品牌的挑戰。肯亞知名品牌「東非酒廠」二○○八年三月推出無酒精飲料Alvaro,以麥芽為原料,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不僅瓜分了本地果汁市場,更搶占可口可樂在肯亞汽水市場的龍頭地位。
Alvaro已售出超過七百萬瓶,它擁有時尚的綠色瓶身,對準二十四歲至三十五歲的消費者,銷量比預期多達三倍,無論在酒吧或超市都銷售一空。
可口可樂為了應戰,同年十一月推出類似Alvaro的新飲料,名為Novida,這個名字在葡萄牙文意為「新生活」,二十五元肯亞幣(約台幣十元)就能買到,有梨、蘋果與熱帶水果三種口味。
難民喝可樂解渴?
但在鬧飢荒的非洲,喝飲料猶如海市蜃樓。
近二十年處於戰亂和無政府狀態的索馬利亞,乾旱帶來的打擊尤為沉重,人民不僅在國內遷徙,還逃到肯亞、衣索匹亞,造成一場規模空前的移民潮。高峰時,每天抵達肯亞和衣索匹亞的索馬利亞人多達四千。
在衣索匹亞境內的索馬利亞難民營,聯合國難民署官員視察表示,難民死亡率高達每一萬人每天七點四人,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線死亡率是零點五。大部分死亡的是五歲以下兒童,主因是營養不良。
肯亞是東非地區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但能承受大量難民嗎?肯亞也在東非大乾旱地區內,自身難保,飲用水匱乏,索馬利亞難民到了肯亞,能喝可樂解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