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隱身在濃郁蒼翠樹叢裡的木造日式宿舍,在周遭改建的住宅公寓中,顯得零星錯
落,卻散發著幽幽的中國文人氣息,吸引著有心人留連注目。
二○○六年十二月十日,當時的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邀請已故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遺孀殷夏君璐女士,以及殷海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錢永祥教授、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前往位在紫藤廬後方的溫州街十八巷,走訪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殷海光故居,重新回味並發掘這棟日式宿舍洋溢的哲思,與歷史文化價值。
殷海光教授於一九四九年八月來台灣,擔任台大哲學系教授,抱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態度提倡自由主義精神,勇於批評時事,啟迪學術與社會良知,影響深遠。因此,殷海光故居被文化局認定為資產,不僅只是年份,還關係著它所蘊含文化歷史的脈絡意義。
從民國四十五年到民國六十年間,殷海光教授和夫人、女兒一家三口都住在這裡。
入住後,一直有著營造庭園夢想的殷海光教授,自行鑿挖了「愚公河」、「孤鳳山」,庭園裡的榕樹下,殷海光教授和夫人夏君璐女士最愛坐在這兒喝咖啡。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又見來自兩岸學者、故友滿室,聆聽夏君璐細說當年與殷海光戰火中的愛情長跑。老屋依舊,夏君璐臉頰上愛情的光輝依舊,殷海光的文化魅力依舊,果然「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所以,數十年來,這老屋裡往來無白丁,一股具時代意義的文化也必將因此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