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大樹報導】在高科技產業打拚了二十幾年,四十五歲的巴錦楙毅然辭去日月光資深廠長一職,回到高雄大樹種植有機鳳梨。雖然家裡本來也有種鳳梨,不過巴錦楙選擇放下社會價值觀及收入等考量做出的決定,可讓人跌破眼鏡,他說,生活可以很簡單,所需要的物質其實並不多。
從高科技業的高階經理人到有機農夫,巴錦楙轉換跑道早有跡可尋。身為農家子弟的他,自小就幫忙家中農務,即便是在忙碌的科技業工作,逢假日也會回家幫忙,農人的血液未曾因離家而中斷,而當他決定回鄉種有機鳳梨時,母親並未反對,反而給予支持。
巴錦楙將科技產業追求卓越的態度導入農業,他自詡要成為台灣有機鳳梨栽培的第一。事實上,有機栽培已屬不易,有機水果的栽培更是挑戰。栽培上的種種難題對巴錦楙而言,是一連串有趣的農地實驗,「不斷解決問題才能產生價值。」
巴錦楙回鄉務農,一晃眼已過了三年,目前有機鳳梨栽培面積十公頃,堪稱台灣第一;至於獲利,他說算是繳學費,如果只看眼前的獲利,走這行就會很辛苦;要看的是往後的機會,了解原因並從中改進。
從一早五點到傍晚七點,巴錦楙都在田裡,晚上則是研究栽培的時間,他立志要成為台灣有機鳳梨栽培的翹楚。「掃地看似簡單,但怎麼樣把地掃到最好?」對於如何將專業發展到極致,是巴錦楙一貫的工作態度。達到經濟規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致力研究發展,規畫行銷,「人生所有的經驗對未來都有幫助!」巴錦楙要重新詮釋「專業農民」的意義;最重要的是,看到鳳梨成長,周圍環境得以維護,他說,很enjoy現在的生活,每天都過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