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時晚報」停刊,轟動一時,今年則先是知名的影劇專業報「大成報」停刊,然後是中華民國歷史最悠久的「中央日報」在六月一日停刊,而且「台灣日報」同時傳出資金調度困難的訊息,台灣的報業環境彷彿進入最寒冷的冬天,不禁讓人想問台灣報業的春天在那裡?
省視當前的報業環境,發覺有下列幾項重大問題:
一、報紙生存的命脈是廣告,但是近年經濟不景氣,媒體廣告從一九九九年的九百五十億元,逐年下降至二○○四年的五百六十億元,其中報紙廣告從三百億元遽降為一百五十億元,剛好腰斬,報紙生存日益困難,惡性競爭日漸激烈。
二、報紙業者為求生存,不惜走上偏鋒,包括色情、暴力、血腥、不雅、靈異、八卦、跟監、偷拍,以爭取閱讀率及廣告收入,這種完全著眼於商業利益的惡性競爭,導致報紙的格調下降,民眾的價值觀念混淆,也使得報紙的公信力受損。
三、有線電視的興起,台灣有著全球人均比率最高的一百多個頻道數、全球最密集的新聞台、全球最氾濫的SNG轉播車,造成報紙喪失時效性優勢。
四、網際網路的興起,資訊的流通過於容易與快速,也威脅了報紙的生存。
五、國家和政黨力量一直冀圖操縱媒體,於是台灣媒體逐漸成為具有政治偏見的營私機器,踐踏著原本應該屬於公眾的公共空間。
雖然報業環境如此的惡劣,面臨的威脅日增,但是在英美等民主先進國家,報業不僅沒有萎縮,而且與電子媒體分庭抗禮,因為人類的心靈還是要文字的深度,才能深邃,電子媒體的浮光掠影,只能滿足短暫的視覺效果,真正深刻的感受與認知,還是要透過紙本來進行。
「人間福報」自創刊以來,即受到廣到讀者的喜愛,並且推動全國唯一大規模的報業自省運動「媒體環保」,就是預見與透視報業環境的轉變,報紙必須進行自我調整,走出新的方向,創造報業的藍海,帶給讀者希望、信心與歡喜。
所以,「福報」六年來堅持三大方向:
一、回歸專業理念,以追求事實、完整平衡、尊重多元,不偏、不盲的專業原則處理及呈現新聞。不以暴力、低俗、煽情等譁眾取寵的手段來進行寫作。
二、回歸專業理性,強化監督機制、不受政治力的介入、不受廣告的制約,將讀者利益與興趣擺在第一位,做真正公共的多元平台。
三、回歸專業理想,多報導社會光明面,讓有情有義的人與故事成為社會典範;多報導文化教育的新聞,文化教育才是社會的基石;多報導社會上奇聞異事、風土人情、重視副刊與專刊的多元深度,這是電子媒體無法企及的。
從英美先進國家的報業發展來看,報紙仍然是深具前景的媒體,但是必須停止在八卦暴力的傳統紅海中廝殺,必須改弦易轍,打造優質的報導內涵,共同創造優質的報業藍海,帶給讀者福報,報業一定會有春天。